我還未回答,蔣琬已代我答道:“如果東吳不肯相換,我可據汝南之地發展之。日後東可攻揚州之地,南可攻廬江之地。北可攻兗州之地。其利皆在我手也。”
我又補充道:“朕正在建造新艦,訓練水軍,此事諸位皆知,然不可令東吳之人知曉。一伹水軍有成,朕可令之從夷陵向江陵之吳軍攻擊,加上劉巴亦可從地麵夾擊江陵城,江陵可下,江陵下則荊州全郡可下也,若是如此,東吳被我蜀軍從西、北二麵同時攻擊,則首尾不能顧,大事可成也。\"
我這番話讓眾位大臣自信滿滿,無不誌得意滿。我又說道:“隻是朕現在水軍未成,而吳國與魏國也才開始交兵,遠未到損傷其實力之吋,朕此時對東吳仍須忍讓一些。故此各位愛卿對那東吳使臣諸葛恪也不須過多為難,隻要以朕之要求為底線與之慢慢談判就可。”
眾位大臣都是心領神會的一笑,施禮答道:“臣等尊旨。”然後退出了書房。眾人退出後,我也暗自鬆了口氣,心道:“總算是讓這些大臣明白我的想法了,以他們的機智,一但有了目標,那別說是諸葛恪那個孩子,就是他父親諸葛瑾來,也不會討得了好去。”想到這不由的心情大好,臉上現出喜色來。
果然,這之後和諸葛恪這位東吳使臣的談判,完全掌握在了鄧芝、杜瓊等人手中。經過數次交鋒,鄧芝、杜瓊等人看似極為不願的提出以蜀國舊地武陵郡和零陵郡來交換汝南郡。這一看似委曲求全之策立刻引起了諸葛恪的興趣,表示立刻請示吳王孫權來決定。然後馬上派人把這個條件傳遞回吳王孫權處。
吳王孫權此時正在柴桑城中等待諸葛恪的消息,得到諸葛恪派人快馬傳來的消息後,急忙招來張昭等心腹大臣前來商議。張昭等人看過諸葛恪的奏折後商議了一番。朝中幾位重臣都認為這是蜀國委曲求全,向東吳示好之策。可以答應蜀國,隻有幾位年輕的臣子看出其中不妥之處,提出了異議。但這幾位年輕的臣子位鄙言輕,終不比張昭等重臣在吳王心中之份量,而被吳王無視。
吳王孫權本以為汝南已是無望不戰而得,如今得以用武陵、零陵二個邊遠之郡從蜀國手中換得,自是大喜過望,下旨贈送了蜀國許多金銀珠寶以示謝意,並表示吳國一定會按照盟約,在接收汝南郡之後對魏國繼續加以攻擊。
吳王孫權的旨意送到諸葛恪手中,諸葛恪自是依旨行事。在與杜瓊的談判時當眾出示了吳王孫權的旨意。杜瓊等人也是早有準備,於是蜀國何時撤出汝南郡,何時接收武陵、零陵二郡,雙方如何交接,以何處為新的界線等細節也開始一、一商談。
又經過幾天的商談,二國終於簽下了這份份量很重的協議。一時間皆大歡喜。場麵上再無諸葛恪剛來時劍拔弩張的緊張感。協議已經簽下,剩下的就是友好而熱鬧的宴會和慶祝。終於在諸葛恪來成都二個月後完成了他的使命,在成都府官員的歡送下回轉東吳。
成都府的一切事情,還有我的想法,我都在第一時間用密信傳遞到了遠在許昌的孔明手中。對我的想法和計策孔明給予了全麵的信仼。他不但同意並支持我的想法,還為我出了不少主意,包括在撤出汝南城時,要留下一定的可用之人,以待日後有機會時可重奪汝南城。
這些我雖已有所想法,但決沒有孔明想的那樣周全和完善。大喜之下,用密令吩咐劉巴和薑維按孔明所說完全照辦。待得蜀吳二國依照約定,薑維把汝南郡城交接給渚葛瑾,我又派出討寇將軍黃安領軍二萬赴武陵郡駐守,司馬懿假武陵太守之職一同前去。沙摩雲領手下二萬羌兵並一萬新軍駐零陵郡,孟光仼零陵太守之職同去。這些事都會部完成,時間已經過去了小半年。
我對東吳的布局也已基本完成,結下來的事,就是我要想法與山越交好,讓山越之人就算不為我之臂助,也不可起兵攻擊我郡城。為了能交好山越,我還在沙摩雲和孟光二人臨行前特意把二人召到了禦書房細細的叮囑了一遍。又吩咐沙摩雲和羌王沙摩林多加聯係,好求得沙摩林之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