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頭偏西,時間也到了申正時[下午四點],向寵出麵宣布第一天的比試結束,第一天裏,隻有箭術比試進行的最快,有三分之一的舉子完成了比試,而別的項目都隻有少部分舉子上過了場。結束後觀眾們意猶未盡的邊談論邊向場外走去,考官們留下彙總第一天上過場的舉子們的成績。我和玲兒、王美妺在安公公和侍衛們的護送下離開。
十天後,所有的舉子完成了初選,從二千八百八十名舉子中選出了二百人參加最後的大比。大比的地點設在了禦林軍所屬的大校場,這次大比是不對外公開的,除了初選的四項外多出了由楊儀主考的戰策一項和由向寵主考的戰陣一項。這戰策一項是考驗舉子能否成為將官的重要手段,光有匹夫之勇是不能成為將領的,戰陣則更為直接,由戰策中的前三十名分別統領一百軍士對戰,以最小的代價甠出者為優。這就很考驗領軍之人的帶軍之能和臨機應變之能。這場最後的大比定在五天後舉行,為期五天。
武舉的初選已在成都府內甚至於國內成了所有百姓最津津樂道的話題,一座座酒樓、客棧之類的公共場合都有那麼多的百姓在一起談論。去過現場的講的口沬橫飛,滔滔不絕,沒去過的聽得津津有味,羨慕不已。更有好事者加上了自已的加工和想像,於是更為精彩的一場場打鬥就火熱出爐了。
至於比試的舉子,無論戰績如何都成了名星,不但吃飯、住宿都得到了優待,還經常有人求見並邀請他們去做家中客卿。猶其是那些表現不俗,隻有微末差距未能進二百名內的舉子更是門庭若市。不少舉子還真應下了這些差事,落得不少好處。
終於到了大比之日,雖然禦林軍的大校場不能進去,但校場外還是圍滿了百姓,還有人遠遠的搭起了高台來觀望一番。向寵隻是吩咐手下加強戒備,並未阻止校場外百姓的行為。第三天的大比我親自來到了現場,在舉子中我意外的看到了趙雲次子趙廣的身影,看來趙雲還是聽了我的話,讓趙廣也來參加了這次武舉。
最後進入大比的二百人個個都是好手,不是在某一項上突出,就是各頂都比較強。我來的這天是個人比試的最後一天,箭術、馬術都已比完,步戰也隻有最後五對舉子,馬戰還有七對舉子。明天是戰策比試,最後一天是戰陣比試。我讓安公公去要來了趙廣的成績。一看之下,趙廣箭術九分,馬術八分,步戰七十分。也就是說趙廣箭術三箭齊中靶心。大比的箭術靶剁是在百步之外,能三箭齊中靶心,成績不錯,可說是神箭手了。
馬術滿分十分,能得八分也算不錯。步戰七十分,應該是隻輸一到二場,打平一到二場很優秀。看來趙雲的確教子有方,不但趙統很優秀,連趙廣也同樣優秀。此時趙廣下場了,和他對陣的是一名來自隴西郡的名叫吳洋的年輕舉子。趙廣身穿白盔白甲,手中亮銀槍,跨下白龍駒,真有幾分當年趙子龍白馬銀槍的風彩。吳洋一身玄甲,掌中镔鐵戟,跨下烏稚馬,也自氣度不凡。
一白一黑二人來到一起,互相見了個禮後就殺在了一處。隻見镔鐵戟盤花蓋頂朝向頂門,亮銀槍白蛇尋穴直奔心窩。二人槍來戟去打了十幾個回合,一個力大招沉一力降十會,一個靈巧招精以巧破千鈞。正是棋逢敵手,將遇良才,殺得難解難分。三十個回合後,吳洋有些後力不濟,趙廣卻越打越順手,吳洋漸感不支,終於手中镔鐵戟一慢,露出了破綻,趙廣抓住機會,一個龍翔九天發出了蓄勢已久的絕招,吳洋一看不好,撒手丟開兵器,一下翻下馬背,這才躲開了趙廣的絕招。
我心中為趙廣叫好的同時,發現端坐在台上的趙雲也在微微的點頭,看來趙廣的武藝還是比較讓趙雲滿意的。一天下來結束了前四項比武。成績出來後,得分最高的是一個名叫黃安之人,來自吳國長沙郡。其次是一個名叫沙摩雲的中年人,來自蜀國永昌郡是越族之人。第三名就是趙廣。
我讓人叫來向寵細冋黃安和沙摩雲的情況,據向寵說,這黃安手使一把繡絨大刀,武藝了的,也隻有幾人可與之對戰上數合。更有一手驚人之箭法,連珠三箭,讓幾位考官都目瞪口呆。而沙摩雲手使一支獨角銅人,其佘幾項還不錯,最強的是步戰,那獨角銅人重達一百二十斤,在步戰中幾乎沒有三合之敵,連黃安也隻擋了五合就敗下陣來,隻有在馬戰中險輸給黃安一人,趙廣卻不是他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