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武舉(2 / 2)

其二:我蜀國欲繼續征伐魏國,現在軍力遠遠不足,當全力征兵。南人、羌人、夷人皆可為軍,這征兵一事由大將軍趙雲統一負責,其餘各位將軍全力輔助。各地官府當積極宣傳鼓動。

其三:朕欲由官府出麵多辦學堂,不隻教文,還要習武,如此可從中多備賢才以後用。各位卿家要帶頭訓戒親屬之子弟進學堂上學才是。

其四:朕欲辦武舉之事,天下能武者皆可應試,能力出眾者,朕親封官職。 此幾件事由鄧芝大人和趙雲大將軍商議著拿出方法來,朕看過後就可去辦。”

我說完後,朝堂上一片安靜,眾大臣都在體會我話中之意。我見無人提出意見便宣布退朝。下朝後,我習慣性的來到了禦書房,一切是那麼的親切。坐在熟悉的書桌後麵,我的心一下平靜下來,思路從未有過的清晰。我反複的思考著將來如何與吳國交戰。孫權名義上還是我的舅父,雖然我連孫尚香是何長像都不知道。

與吳國交戰不是近期該準備的事,必須要等到我國力強盛,而又大敗魏國之後才行。如今我還需要聯合東吳共同伐魏。隻有讓吳國在揚州和徐州與魏國交戰,才能把魏國的軍力分散開,才能讓我軍征戰得輕鬆一些,才能不會讓東吳坐收漁人之利。

想到這我覺得應該盡快派人出使東吳。我對安公公說道:“安公公,你宣鄧芝大人、董允大人、杜諒大人、趙雲大將軍、向寵將軍前來見朕。”安公公領命去找人去了。

過了一陣,幾個人怱怱的走進了禦書房。相互見過禮後分別坐下。我對鄧芝說道:“鄧卿,記得朕在長安之時,曾寫信與你,命你派人出使東吳,勸東吳與我國夾攻魏國,此事如何了?”

鄧芝答道:“派往吳國之人尚未回轉,情況不得而之。”我說道:“你再選一能言之人,朕親書一封,再次出使東吳,務必與東吳結盟,二國共攻魏國然後平分天下。”

鄧芝與杜諒對看一眼說道:“陛下,是否待出使之人回來後再定要不要繼續派人出使東吳?”我想了一下說道:“好吧,出使之人回來後要立刻報與朕知道。”鄧芝答道:“喏。”

我又對趙雲說道:“子龍叔父,今日朝堂上,朕讓你征兵和辦武舉一事,叔父有何疑問沒有?”趙雲答道:“陛下,征兵一事需多加宣傳,然仍需一段時日才行。這武舉一事,老臣愚鈍,不知該如何辦才好。”

我說道:“武舉之事,其實是一場大比武,報名之人互相比試,分弓箭、馬術、武藝、戰陣、兵法這幾項,勝者上,敗者下,勝者之間再比過,直至第一者出現為止。第一者為狀元、次者為榜眼、再次者為探花。此三人可分別為將軍、郎將、校尉,四至十者七人可為牙將,十一至三十者二十人可為軍侯。此事要廣為宣傳,最好能傳至魏吳二國。如此報名人越多,選出之人才越見才能。“

趙雲和向寵都明白了我的意思,點頭稱善。董允問道:“陛下,既是別國之人亦可參加比試,如何防住別國間者?”我答道:“選出之人須仔細認明身份,須是良善子弟方可用。”眾臣齊齊點頭。

我又說道:“你等家中如有可用之人,不妨推與朕,朕可重用。子龍叔父,你次子趙廣已可上陣否?朕在禦林軍中許他一職如何?”趙雲說道:“老臣次子趙廣年方十七,統兵尚幼,可先入軍中厲練一番才可用。陛下既然說了,老臣就命其入軍中厲練。”

我笑道:“子龍叔父家傳武藝,趙廣弟定然不弱,不如子龍叔父讓其好好準備一下,參加此次武舉如何?”趙雲說道:“老臣怕他不是眾英雄的對手,徒落笑話。”我勸說道:“見識一下天下英雄不也是厲練嗎,子龍叔父就不要過謙了。”趙雲說道:“既如此,老臣就命其上台獻醜一番。”

眾臣告辭而去,我對安公公說道:“安公公,這次在成都府舉辦武舉大比,城中安全你的錦衣衛要多加注意。不要讓魏、吳間者壞了大事才好。”安公公答道:“陛下放心,有我錦衣衛暗中護持,些許間者翻不起浪來。”我點了點頭,考慮該如何宣傳,如何舉辦這些事情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