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圍困(1 / 2)

孔明率領著二十五萬蜀軍殺到了鹹陽城下,一路之上誓如破竹。幾個少量魏軍把守的小城,無不望風而降。孔明一聲令下,二十五萬人頓時把鹹陽城圍了個水瀉不通。

孔明命王平領五萬人馬守東門,命魏延領五萬人馬守北門,命張翼領五萬人馬守南門,自領十萬人馬在離西門十裏外安下中軍大帳。蜀軍的營帳延綿出去十餘裏,營門口各種拒馬等攔阻之物準備充足。

這一日,孔明穩坐在中軍帳中,不慌不忙的手書一封勸降信給曹真和司馬懿二人。寫後之後,令人送到鹹陽城內。鹹陽城內魏軍已是人心惶惶,驚恐不安。曹真和司馬懿站在西城城樓之上,看著遠處蜀軍延綿十餘裏的營帳愁眉不展。仼是司馬懿一肚子計謀如今卻無一計可用,此時有軍士來報,蜀國丞相諸葛亮有親筆書信送到。曹真接過書信看後大怒道:“諸葛匹夫欺我太盛,我身為魏國大將軍,可戰死,怎可投降那諸葛匹夫。來人啦!備馬!某今日要出城與那諸葛匹夫決一生死。”

司馬懿急忙攔住怒氣衝衝的曹真,說道:“大將軍何必為那諸葛匹夫動怒?如今我們還有十餘萬大軍,就算不能擊退蜀軍,但守住鹹陽城無憂也。他日仲達自會想法讓大將軍出了這口惡氣。”曹真聽司馬懿這麼一說才慢慢的平靜下來。隨即向司馬懿問道:“仲達可有妙計以解如今之局?”司馬懿無奈的歎了口氣後說道:“不瞞大將軍,仲達暫時也無良策。待仲達仔細思來。”

與曹真他們苦思解救之法不同,孔明這裏一個接一個的好消息不斷傳入中軍大帳。首先驃騎將軍馬超寫來書信,言道:“七月初羌王徹裏吉派丞相雅丹、元帥越吉再次來犯,被再次殺的大敗而逃。得信要與丞相夾攻魏國後,由馬岱統兵十萬守保天水、金城二地,以防徹裏吉再犯。自已與李恢二人率十五萬西涼鐵騎奔襲安定、徑陽一線。如今已克安定、徑陽二城,安漢將軍李恢建議繼續攻上黨,然後攻破函穀關直奔洛陽。不知丞相以為可行否?”

孔明命參軍打開地圖,仔細的看了一會後,與薑維、楊儀等人說道:“幾位對馬超之建議如何看啊?”楊儀想了一下說道:“馬超將軍的建議甚好,如此一來,曹睿為保洛陽不失,必派重兵於函穀關、泓農一線守衛,我處壓力大減,待拿下曹真、司馬懿之後,我等可據守長安城,再兵發潼關,曹睿首尾不得相顧也。”

薑維也說道:“馬超將軍此計雖好,然有二點不可不慮,其一:攻上黨時太原之曹兵必會發兵救援,那麼上黨能否攻下?就算攻下上黨郡,再攻函穀關時背後太原之曹兵南下,豈不是被前後夾擊?其二:西涼鐵騎盡為騎軍,平原野戰無人可敵,然這一路盡是關隘城池,用騎兵攻之是否能行?\"

孔明點頭讚道:\"伯約之言甚是,此也正是某疑慮之處啊。那伯約可有應對之法啊?”薑維考慮了一下答道:“丞相,末將以為上策是攻擊上黨之後,北攻太原,然後往鄴城這些魏國腹地攻擊,曹睿隻會固守函穀關,故馬超將軍無後顧之憂,進可攻,退可守。當立於不敗之地。中策是直奔我處,與我會合於鹹陽城下,再一起攻擊潼關和洛陽。下策就是按計劃先攻上黨,後攻函穀關和洛陽。”

楊儀聽後不服氣的說道:“怎可說攻下上黨後再攻函穀關為下策呢?攻下上黨後,可據上黨北擋太原之曹軍,如此攻擊函穀關時就不慮曹軍前後夾擊也。再說隻要兵至函穀關,曹睿定會慌亂不已,從而派出重兵拒守函穀關,那我們攻打潼關時壓力會小上許多。”

孔明看著二人說道:“伯約的上策不可取,馬超孤軍深入曹魏腹地過於冒險,大意就有全軍覆沒之可能,此舉不妥。而轉往鹹陽會合我軍也不好,這樣就失去奇兵之效,我軍東攻洛陽兵已足夠,無需馬超前來。讓馬超將軍先兵發上黨吧,如能攻克,再議下麵該如何攻擊。”

孔明說完立刻手書一封,命人快馬送與馬超。此事剛完,又有快馬送來我的書信。錦衣衛當孔眀麵譯好後遞了上去。孔明看完放下書信,對著地圖又思索起來。

他看的這封信就是我寫給他,告訴他孟達之事,請他派兵支援孟達的那封信。就在孔明對著地圖思索之時,門口又有快馬來報:馬謖從長安送來急報。孔明拿過急報看完之後,不禁哈哈大笑。楊儀不解的問道:“何事令丞相如此開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