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各族之人基本上都留在成都府共度新春佳節,一下成都府的大街上多出了穿著各種民族服裝的南方人。雖然鴻臚院已經派出官吏指引這些南方各族之人,但是還是鬧出了不少笑話。好在成都府的百姓都得到了府衙的通知,對這些南人大多報以善意,所以雖有小鬧劇,伹無傷大雅。這也讓南方各族看到了漢人友好,和善的一麵,對漢人的映向大為改變。
放了年假後,我更是約了孔明陪著南人頭領和小國國王們一起遊玩了成都樂園,不僅南人們驚歎不已,玩得不亦樂乎,就連孔明都興趣盎然,玩得津津有味。那些在園中幹活的南人見到族人也是異常興奮,有打聽家中情況的,有托同鄉帶東西回家的。都表示在成都府過的很好,或有帶信讓家人也來成都的,不一而足。
過年時馬超派馬岱回成都見我,馬岱見到我後彙報說馬超現在已占據半個涼州,立足於武威城和金城郡。馬超與西羌國王徹裏吉也是交戰多次,馬超幾次大敗徹裏吉派出的越吉元帥。,把西羌人趕到了陰山腳下。馬超現在手上的羌軍已過二十萬之眾,隨時可配合孔明丞相出兵夾攻雍州。我好好的嘉勉了馬岱一番,並派人隨馬岱一同回涼州勞軍。
時間到了建興三年的二月,比曆史上提前了一年的北伐就要開始了。原因是錦衣衛的動作產生了作用,司馬懿被曹睿削職回鄉,改曹休總督雍、凉兵馬。孔明得知這一消息後星夜趕回成都府見我。
我和孔明都認為北伐時機已成熟,於是一至決定出兵北伐。我又和孔明商量起出奇兵一事,我提出派一員大將,帶領一萬南人之兵,從褒中,循秦嶺以東,從子午穀住北進軍,出其不意,直攻長安城下。曹魏軍被相父主力大軍所吸引,必不注意小路,出其不意之下長安可一鼓而下。這樣我軍可直逼鹹陽城下。
孔明對此計一口否定,說道:“子午穀一路山式險峻,如曹魏中有人識破此計,於山僻中截殺,不但萬人兵士受損,更會動搖士氣,不可取。”
我回道:“此計,一看曹魏派何人應敵,如是老成深算之人,則此計不可用。二是南人兵士天生在崇山峻嶺中戰鬥生存,於此小路出擊更可發揮所長。三是一但成功則形式大為有利於我蜀國,相比之下雖是很冒險,然成功就有大收獲。有此三點相父何不一試?就算失敗,以南人兵士對祟山峻嶺的熟悉也不會有大損失,隻是用何人帶兵,何時出兵需要相父仔細斟酌一番了。”
孔明細細的思考了半天,才答應根據情況來決定是否要用此計。我又提出想隨軍去前線,沒想到卻被孔明一口拒絕。第二天的大朝會上,孔明奉上了那篇有名的《出師表》。雖然前世我中學時就已會背這篇《出師表》,但現在看著孔明這個真實的人物站在朝堂之上,大聲讀出《出師表》,一種很特別的感覺油然而生。
“臣亮曰: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今當遠離,臨表涕泣,不知所雲。”一篇《出師表》孔明念得抑揚頓挫,動情之極。朝堂之上鴉雀無聲,不少老臣已然落淚,而我也是眼中濕潤。
又一日乃黃道吉日,孔明登台拜將,從我手中接過假節、兵符和尚房寶劍之後,領了平北大都督,丞相、武鄉候、益州牧、知內外事等職。點齊各方大將幾十員有:魏延、張翼、王平、呂義、馬忠、廖化、袁琳、關興、張苞等人,更加上副將幾百員,軍中雜員數百人。從成都府領十萬大軍出發,等到了漢中郡眾軍彙合後共計伐魏軍四十萬人馬。
孔明出師之日,我領著百官在成都府北門外十裏長亭相送別,孔明和我辭別之後旌旗蔽野,戈戟如林,大隊人馬往漢中迤邐進發。孔明所帶的武將和四十萬北伐軍是我蜀國全部的精銳,也是我蜀國的根本所依。看著遠去的隊伍,我心中祈禱孔明能一戰功成,不要再象曆史上那樣勞而無功。不過如今馬謖並沒有隨孔明出征,還會有曆史上的街亭之失嗎?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