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孟節(2 / 2)

我聽到馮軍候的話後就明白了,在《三國演義》裏有此一段。記得那山中隱士名叫孟節,是孟獲和孟優的兄長,因不滿孟獲的反叛而隱居於此。從他解救我蜀漢軍士的事來看,此人還是心懷蜀漢的,我若請動此人出山,那對我同化這些南蠻定會大有幫助。

想到這我對馮軍候說道:”馮軍候,依你所言,此隱士對我蜀漢軍士有大功,朕想拜會他一下,可否讓你帶個路?”馮軍候報拳道:“願為陛下效勞。”於是我備好酒水等禮物和李恢帶人跟著馮軍候去拜訪那位隱士孟節。

順著一條小道走了有二十多裏地,來到了一處莊院外。此處果如《三國演義》裏描寫的那樣有長鬆巨柏,茂竹奇花環繞莊院。馮軍候指著莊院大門說道:“陛下,就是這裏了。”我和李恢二人來到門口,一童子站在門口對我們說道:“貴客請進,鄙莊主在大廳候客。”

我和李恢對看了一眼,我很奇怪這孟節是如何知道我們的到來的,但此時不好多問,便與李恢二人跟著童子進入莊內。沒走幾步就看見前麵一座草廳門口站立著一位老者。我二人走近後那老者施禮道:“貴客遠道而來,老朽不曾遠迎,還望恕罪。”我見這老者白發碧眼,像貌果與漢人不同。又見老者先行施禮便也抱拳一禮說道:“我等冒昧前來打擾,望老丈勿怪。”那老者笑道:“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貴客請進屋說話。”

我們進了草廳後分賓主坐下,早有童子獻上瓜果茶水。那老者打量了我們一會後說道:“公子看樣不是常人,如何到得老朽隱居之所?莫非是遇上了難處?公子若有難處盡管開口,老朽能幫之處定會相助。”聽了老者的話,我對老者更加欣賞。說道:“先謝過老丈,實不相瞞,這位是蜀國庲降都督李恢、李德昂,吾乃蜀國國君劉禪、劉公嗣是也。”

老者聽我說出身份後大驚,起身重新施禮道:“不知是陛下親臨寒舍,草民失禮了,望陛下海涵。”我笑道:“老丈請坐,不知者不罪。朕今日前來拜訪,一是謝過老丈對我蜀漢軍士的相救之恩;二是有些事情相與老丈商討一、二。”老丈說道:“陛下言重了,相助軍士隻是舉手之勞,何勞陛下親臨道謝。至於陛下所言有事,請陛下直言相告,老朽洗耳恭聽。”

我笑道:“老丈客氣,該謝還是要謝的,我知道若以金銀絹帛相贈那是羞辱老丈,故特備一些自釀的好酒,供老丈品嚐一下。”說完我叫手下獻上帶來的五糧液酒數壇。老者也笑道:“陛下果然與眾不同,老朽也是好酒之人,陛下的禮物老朽就愧領了。”

我接著說道:“聽手下軍士講,老丈姓孟,是南王孟獲和盂優之兄長,不知是否?”老者麵有愧色說道:“陛下所言正是,老朽多次勸告吾弟孟獲不可行此叛逆之事,耐何他一意孤行。老朽這才一氣之下來此隱居,不問世事。這孟獲反叛陛下,無異於以卵擊石,自取滅亡也。先有諸葛丞相大軍,後有陛下親臨,當可勢如破竹,孟獲等授首不日可待也。”

我聽完孟節的話後,哈哈大笑道:“孟老錯亦,朕之所以親至此不毛之地,非為孟獲之人頭而來,而是為與南方各族交好而來也。”盂節聽了我的話後原有悲傷之色的臉上,出現了驚喜交加的表情,急切的問道:“陛下此話何意?”我笑容一收,正色說道:“朕以為,南方各族也是朕的子民,他們也應該過上富足的生活。朕來此是告訴他們,隻要他們願意服從於朕,朕保證讓他們和漢人有一樣的待遇,一樣的生活。”

孟節追問道:“陛下此話可當真?”我答道:“君無戲言。若不為此,平定叛亂有諸葛丞相足亦,朕何必要千裏跋涉來此不毛之地呢?朕知孟老在族中也是得高望眾之人,故上門拜訪,想請孟老出山,為朕能與南方各族更好的勾通,盡一份力。”

孟節激動的說道:“陛下能有此念,實乃南方各族之福份也。為了陛下能達成此願,為了我南方各族能有更好的生活,老朽就是舍去這條性命,也一定要助陛下一臂之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