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孔明告退後,我心想養狗一事除了李撰不會有人向孔明彙報,身邊有別人耳目的日子還真不好過。幸好我沒做什麼壞事,否則孔明定會讓我難看。這李撰我得想辦法從身邊趕開。不過要找個好機會,不能讓孔明有想法,這事還真急不得。
第二天,我不得不疼苦的在寅時就爬了起來,忙完一切來到朝會議事的宣政殿時,文武百官早已到齊。隨著安公公一聲:“皇上駕到!”的喊聲,我端坐在龍椅之上。百官跪伏參拜,口稱“萬歲!萬萬歲!”以前幾次朝會沒有這麼多人,最多也就十幾個大臣。所以沒什麼感覺,今天往下麵一看,黑壓壓一片跪伏在地的大臣,這種萬人之上的感覺是沒法形容的,難怪幾乎所有的人都想擁有權力,都想高高在上。
安公公見我有點失神,忙咳嗽一聲我才清醒過來,急忙道:“眾愛卿平身。”眾人站起來後,我一看左邊是文臣以丞相孔明為首。右邊是武將以鎮北將軍魏延第一。此時左邊隊伍中走出一人躬身道:“臣杜瓊啟奏陛下,鄧芝大人派人來報,東吳使臣張溫已隨鄧大人入川答禮,即至成都府,如何迎接一事請陛下定奪。”
我雖穿到這個時代已有幾個月了,但多數在宮中。平時這些國事接待都是孔明決定,我也不清楚該如何做。於是把目光投向了孔明。孔明見我看向他,便出來說道:“杜大人,你身為大鴻臚當知如何應對,你出個主意吧。”那杜瓊想了一下答道:“陛下、丞相,那張溫、張惠恕代表吳王而來,按禮應由陛下集文武大臣於丹墀,設禦宴款待之。”
孔明轉身對我道:“陛下,杜大人之言可行也。”我明白了孔明的意思說道:“就依杜愛卿之言,待那張溫到來時朕與眾卿在丹墀設禦宴款待之。”杜瓊口稱尊旨後退回左邊。我剛鬆了一口氣,左邊又站出一人躬身道:“陛下,臣王連有事啟奏。”我一看認識是司鹽校尉,我剛來時教過他製細鹽之法,也不知結果如何。最近忙著別的事也沒顧上問。便說道:“王卿有何事啟奏?”王連道:“陛下前些時日所授細鹽之法,臣已試過。所得細鹽方便許多。現細鹽本錢一斤隻須三十文,要以何價售買請陛下定奪。”
王連的話引來了群臣一片議論之聲。連孔明都失去了鎮定,走到王連身邊追問一番。過了一會等王連解釋清楚後走回百官之前揚聲道:“啟稟陛下,這鹽鐵之利關乎國家存亡,此事待老臣與幾位尚書大人商議之後,再請陛下定奪。”孔明一開口,百官都不再議論,隻是臉上興奮之情難以掩飾。我一笑道:“此事由相父定奪就可。”
安公公見百官沒人再出列,揚聲喊道:“有事早奏,無事退朝。”在百官的恭送下,我走下了朝堂。回書房的路上我仍然興奮不已,這畢竟是我第一次正式參加大朝會,雖然沒解決什麼問題,但萬事開頭難。以後一定會越來越好的,對此我深信不疑。
三天後,有侍者傳報鄧芝和張溫已到。我即吩咐杜瓊第二日我與文武百官在丹墀宴請張溫等人。第二天丹墀飲宴時我見到了張溫,此人倒是好相貌,隻是那股狂傲之氣讓我不喜。但看在孫權的麵子上,我和孔明都忍讓三分。酒宴用的當然是五糧液酒,張溫對此酒也是讚不決口,聽到我表示送出百壇與孫權品嚐時,當時就稱謝不已。
三日後與張溫商談結束,我在長亭設宴送別張溫時,親曆了《三國演義》裏的一幕,認識了一位三國名人秦宓、秦子勑。此人果然是學富五車,口齒伶俐,讓張溫吃了大虧。也讓我心情大暢,對這個秦宓充滿了好感。可惜我雖是皇帝但任命大臣先得孔明同意,看樣拉攏這秦宓似乎不太容易,隻有以後再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