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跌停(1 / 2)

早上,林時來到東坊證券後,發現布萊克和傑克的位置竟然被別的交易員坐了,想到之前傑克曾說來這裏是為了應付他父親,林時一下就想到一個結果——他們回美國了。

這兩天倫微股份依舊是陰跌走勢,而在昨天收盤之前,三女就已經把所持的倉位全部清空,盡管她們已經盡量不影響股價,但6000萬的倉位出逃對於這個不斷陰跌人氣低下的股票來說無疑於是一則“負麵新聞”,截止昨天收盤,倫微食品已經跌到了28.42元一股。

林時靜靜的看了會倫微食品的走勢,想到在華夏上市的大多數都是垃圾股票,基本都是為了上市圈錢,並且根本就不懂分紅是何物,在這樣的市場下,即使有一些績優股在短時間內仍然會被埋沒,再加上倫微食品似乎不怎麼在乎公司的宣傳,所以就導致了這個情況——業績好,股票不漲。

如果這都是林時自己的錢的話,他是不怎麼在乎,但……

這是公司的錢,如果倫微食品幾個月不漲,他不僅沒有提成,很有可能連工作都會沒了,“幫別人管理,局限性還是太大了,客戶追求短線收益最大化。”

林時總算開始理解了那些基金經理人明明畢業於名牌大學卻還是熱衷短線了,並不是他們想做短線,而是客戶以及公司在一定的程度上“逼”他們做短線,短期收益率低或者虧損,客戶就會贖回,而贖回的話,基金經理不得不拋售股票來換取資金還給客戶,這種操作在一定程度上又會加速股票的下跌。

而股票下跌又會導致收益率下跌,基金經理人的工資減少,還會挨公司的罵,基金排名下跌等一係列的負麵影響,如果長期收益率都不怎麼好的話,那老板隻能換一個基金經理人了。

一般的基金管理模式是資金規模X1%-2%加上利潤的20%的提成,這種設計使得基金公司不做事就可以獲得巨大的利潤,如果他們幫倒忙——在股票上虧很多的錢的話,他們提取的費用也會變少,但不管這樣,這樣的賺錢模式使得基金公司站在了客戶的對立麵——什麼都不做依然可以賺錢。

而巴菲特在管理投資公司所采取的方法隻有一個——隻提取25%總收益,並且不收資產管理費用。這樣的方法就是和承包土地一樣,多勞多得,少勞少得或者不得,完全和客戶站在了一個戰線上,這也是對自己能力的一種自信。

華夏國的基金大多數都是跟風投資或者說抱團取暖,基金經理人本身有能力並且能穩定幫客戶賺到的錢的不會超過200個人,這也就能解釋為什麼一些基金經理的業績和散戶自己買股票差不多——都是慘不忍睹,而客戶買基金的看什麼?基金經理文憑!僅看一紙研究生或者博士生的文憑,客戶就會投上百萬,上千萬仍至於上億的資金投到基金公司裏去。

最後的結果……

自然是大失所望,他們一開始以為斯坦福,沃頓,仍至於哈佛畢業的海歸能幫他們實現幾年資金翻番,但他們漸漸的發現他們錯了,當看到基金虧損的時候,他們隻想完好無損的要回自己的本金。事實上,金融科目根本就不需要單獨設一個課程放在大學,學精出門都是無用的——除非你想幫政府部門做事或者去銀行混日子。

但凡對投資有點自己見解的都會告訴你,學好大學裏的金融還不如去學曆史,至少可以以史為鑒,得知事物發展的規律,而拚命學好大學裏金融這門科目隻會讓你在學校取得好成績而已,試想,教金融科目的都不做外彙、期權、期貨、股票方麵的交易——或者說他們交易還虧錢。他們教的東西除了讓學生順利從大學畢業之外,還能有什麼用?當然,做做學術把一些簡單的事情用金融術語包裝的複雜些,迷惑一下散戶還是可以的。

“林時。”李笑在一旁說,從她的表情中,林時看出了同情,“我們昨天已經把貨出完了,現在隻能祝你好運了。”

“祝我好運?”林時苦笑了一聲,“從你的表情上我看出了一絲幸災樂禍的樣子。”

“咦?是嗎?”李笑故意的摸了摸自己的臉,“那我一定是這麼想的。”

林時沒好氣的白了他一眼,然後看起了股市的新聞,年底沒有什麼大事情,3400點以後的媒體天天在唱慢牛,就好像他們重倉買了股票一樣。近期跌到3200點之後,他們再也沒有發類似的新聞,如果這算打臉的話,那他們的臉一定會和豬頭腫的差不多。

“咦?滕光製藥開始反彈了?”林時看著滕光製藥那觸底反彈的K線走勢喃喃自語道,自從上次摘帽利好消息帶來的漲停板打開後,他就出逃了,然後股價就是一次大跳水,一直跌到了28元,可這幾天的走勢,它似乎又慢慢的漲了起來,目前價格已經到了31元一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