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周六,十多天來無霧又無霾的天空仍是陰沉沉一片、而這天早早地露出個陽臉,雖說現在不靠天種田也不靠天吃飯,但總要靠天呼吸陽光吧。人們都忙忙地在陽台掛出了萬國旗,小販在樓下叫賣新鮮蜂糖蜂王漿,隨後就有人說:花粉陽光都少、哪來那麼多蜂糖。
某校職工王某吃了早飯趕急去小區院壩,在樓道口被鄰居的小孩拉住問〝:王老師什麼叫端起碗吃肉、放下碗罵娘?〞王某頭也朦朦一下回不過神來,原來此小學生正幫家長賣廢報紙,隨手拿張很多年前的報紙翻看,正巧看到報紙上有此標題。孩子好奇不解地又補句〝:是不是說兒子不孝順,吃了媽做的飯還罵人。〞王某覺得簡單幾句說不清也道不明,而被稱謂老師就不能半知半解的誤導別人,於是說:孩子、我準備準備、再回答你,話音未完學生己跑開玩去了。
報紙己是很多年前的了,而端起碗吃肉、放下碗罵娘的意思也是當時報刊文章語句、講起來枯糙難懂,王某用近一周的時間就整理了一個當時吃飯吃肉的故事。
故事寫完後還覺不完妥,便找到學校的年輕語文教師潤潤色,語文教師看了略思後說〝:文中寫幾十年前的事情,相當於穿越,而寫作文風與現在的穿越寫法完全不同,很難符合現在口味。〞王某解釋說故事雖老,也有現實意義,現在買房買車限購搖號與以前憑票、證、券買東西差不多,其原理是萬變不離其宗。年輕語文教師回道〝:問題就在這裏、幾十年前事情少、大家見麵就問吃沒有,大家就盯在碗上麵,現在大拆大建大改變,我們學校一座二百年前亭子說拆就拆了、可能今後年紀大的人就算年代久遠的古董了,哪些名勝古跡都是現代造的,人們連千變萬化的現象都接收不完,哪還有時間探討什麼原理。〞王某無言以對,還是想找時間給孩子回應個承諾。
幾十年前、某工廠傳出職工食堂下周二要賣肉了,全廠上下男女老少見麵必要樂滋滋相告,每次賣肉前是翹首盼望、賣肉時是歡喜熱鬧,賣肉後是怨聲載道,哪時的領導也重視群眾的反映,全廠上下也想杜絕這些環節的漏洞,而監廚就是其措施之一。有句話說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太消極了),可謂措施天天換、漏洞時時有,後來監廚本身又成了個問題。單位不大,人際關係盤根錯節,以前選工會代表,什麼老中青結合等等、而幾次監廚下來大家反映效果不佳,管鬆了很可能跑進外麵的食鼠,管緊了可能造成工人師傅之間的矛盾,領導研究再三就決定將監廚交給了剛進廠不久的青工團員們。
團幹們先找了幾個正派有識的老工人討教,在哪個年代,人們認為食堂的人隨肚皮吃是屬正當,而要浪費或偷走就可恨了,而對肉油糖等等稀缺食料是職工盯得緊,食堂內部也管得嚴,就哪樣食堂也往往成為當時偷盜多發地。
老工人就講了個食堂油耗子的故事,某某是食堂工人,每天忙完食堂的活才回宿舍,順便提瓶開水回家,(哪時候許多職工都從單位的開水房提開水回家,)廠職工食堂通往家屬宿舍一段兩米寬小路上就行走幾個人,該當有事,一個騎自行車在後麵,一個萊農擔菜籃在前麵忽然來個肩上換肩,擔子橫在路中間,後麵騎自行車的無防備,自行車失控將走在路邊的某某連人帶瓶撞倒在路邊的田裏,菜農見狀裝不知挑擔急奔了,騎車人一邊罵挑擔的一邊對某某說:對不起,撞得凶不凶?某某卻說:走你的,沒有事,連身上泥土都不顧就急忙提起水瓶要走,誰知內膽己破油液浸出,一提就流出菜油,而路人中就有工廠的職工,此事暴露,某某原是食堂實物保管,見機就將食油裝在水瓶裏提回家,東窗事發後被處分了。
老工人還給團幹介紹了幾種監廚要點,其中重要一點就是廚師的抹帕,食堂用的抹帕就是整條大毛巾,在廚師手中有點像魔術師手中的帕子,它東抹抹西擦擦、稍不留神、半斤肉就卷沒了,取經後團幹們又商議一番工作流程與對策。
全體職工盼望己久的日子到了,團員們在行政科長引領下進了食堂監廚,大家顯得天真而輕鬆,廚師們也沒把青工放在眼裏,有的還開玩笑,喜歡幹就調到食堂來,耍對象都難,青工應道〝:哪裏話、我每月十多元,買了飯票連回家的1元車票都買不起,更不要說耍對象了,你們交六元就隨便吃真似神仙過的日子。〞廚師半慎半怨地說:你們青工懂啥子,成天煙熏火燎下來了哪還有胃口。〞青工道〝:師傅啊你飽漢不知餓漢饑,我們炒萊都舍不得用油隻用水煮,你們成天大油大肉的太幸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