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武林各大門派在武林中聲名赫赫,但於朝廷而言,也不過就是一幫武夫糾集而成的一些民間小幫派而已,根本算不上什麼氣候,就算是地方官員知道這些門派的實力,不敢輕易得罪,但任是哪一門哪一派也不可能和朝廷作對,那些門派的掌門人於官府而言最多也隻能算是一方縉紳,一個道觀的住持,一座寺廟的方丈罷了,說起來還是“白身”或是僧釋道之流,連“秀才”的功名都要比他們高上一截。更何況自古“俠以武犯禁”,官府對這些武林門派更是十分警惕,時刻留心著他們動不動捅出什麼亂子,搗出什麼蛋來。大明開國初年,大明皇帝朱元璋便下令解散明教,若是讓朝廷知道他們和明教的原教主張無忌關係密切,而朱元璋原來又僅是明教中的一個中下級頭目,為防範起見,自然會如陳漢仁所說的寢食難安,勢必對張無忌十分忌憚,張無忌是一個人,隨便往哪一藏朝廷便找不著了,但各門各派哪一派不是數十上百人?又有哪一派不是有一處根本重地所在?這些朝廷可都是清清楚楚的,找不著張無忌,難道不會來找這些門派的麻煩?就像唐門,若朝廷真有心對付他們,派上兩萬官軍到巴中州唐家堡,哪怕你唐門中個個都是一流高手,也得會被大軍殺得幹幹淨淨,朝廷大不了損失數千兵士,和蒙古鐵騎打一場惡仗死的人也不會比這多多少,但家傳數百年的唐門卻可能因此死絕滅盡,就算留下幾個僥幸逃脫,也隻會落個東躲西藏,不敢露麵的下場,唐家一脈由此從武林消失,至於華山派,太湖幫等也莫過如此。各派掌門俱是老於江湖之人,肩上又擔著滿門滿派數十上百同門的血海幹係,如何能不慎重行事?故而想到陳漢仁話中之意,莫不微微色變,心中不約而同覺得必須要和張無忌保持一定的距離才好。
似朱文羽南宮靈等稍稍年輕之人並非一派掌門,便不會像木雲青峰等人想得這麼多,但也能聽出陳漢仁話裏有話,絕對不像他臉上笑的那麼友好。
張無忌本就是個忠厚之人,否則的話當年也不會受朱元璋所騙,以至灰心而辭去明教教主之位,退隱山林,陳漢仁話中之意雖明,卻也不會再去深想。
但趙敏是何等聰慧之人?當年她以一個弱不禁風的小姑娘統率一幫蒙古高手對付中原武林,略施小計之下便將中原武林各派精英一並擒在大都萬安寺中,包括少林三神僧,武當五俠,峨嵋滅絕師太等,各大門派頭頭腦腦盡數遭擒,又設計剿了少林寺,差點殺了張三豐,若不是因為戀上了張無忌,中原武林已是盡毀其手,那是何等心智?何等巧妙?真不愧一個“敏”字,也難怪蒙古朝廷竟會讓她一個十幾歲的小姑娘來主持此等大事,要說起機巧智慧來比之陳漢仁絕對有過之而無不及。聽到陳漢仁所言,趙敏立時明白其意,陳漢仁此言實際上是在挑撥中原群雄和張無忌之間的關係,令張無忌在中原武林中不得立足,誰也不敢和他打什麼交道,否則便會惹怒朝廷。趙敏隨張無忌在山中隱居二十年,養兒育女,有情郎日日相伴,有兒女常伴膝下,不去想江湖恩怨,不去管蒙漢相爭,每日間相夫教子,樂此天倫,日子過得逍遙自在,就算是神仙日子也不過如此,能不能在武林中立足根本不在眼中,縱是千人指萬人罵也是依然故我,否則的話當年自己也不會不顧一切地愛上張無忌這個“小淫賊”,陳漢仁想挑撥那便挑撥去,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反正自己一家本來就不去想和這些江湖人物混在一起,湊這個熱鬧。不過趙敏本性卻不是個肯吃虧的人,雖然隱居二十年脾氣消了不少,但眼見著陳漢仁如此故意搗亂,卻是不能不回擊一番,也讓這個死太監得點教訓,知道知道厲害。
卻見趙敏微微一笑,道:“陳先生說得不錯,我們家無忌和當今大明皇帝朱元璋確實交情不淺,而且朱元璋也深知我們家無忌乃是無心名利之人,否則當年也不會辭去明教教主之位了,二十餘年的舊交情,又不會去搶他的江山皇位,自然是十分親密的了,說不定哪天我們一家人還要到皇宮裏去串串門呢。朱元璋是個好皇帝,大明開國二十餘年,百姓休養生息,戰事一天比一天少,人人都能過些平平安安的日子,這也正是我們夫妻兩個所希望看到的,隻要百姓能過得安生,誰當皇帝還不是一樣?我們還樂得養隻雞養隻鴨,過些神仙逍遙快活的日子呢。嗬嗬。”趙敏這話實際上是說得中原群雄聽的,為的便是說清楚張無忌實是無意去和大明朝廷作對,而且還和當今皇上有二十餘年的舊交情,不會弄得各派為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