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成都遇故(6)(2 / 2)

“孫大人快快請起,區區小事,何足掛齒,孫大人不必介懷。”朱文羽連忙扶起孫昌旭。

“恩公,當日恩公救得老朽和拙荊性命卻不肯留名,讓老朽十分感念啊。當日老朽便想恩公氣宇軒昂武功了得,定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沒想到居然還是朝廷欽差大人,朝廷有此少年英雄,實是朝廷幸甚、大明幸甚啊。”孫昌旭雖然嘴中好話一堆,不過朱文羽從他眼神中卻能看出來孫昌旭確實是語出至誠,也不禁心中感動。

“孫大人,莫非孫大人和欽差大人是舊識?”魏正行在旁邊聽了個大概,大約是朱文羽曾救過孫昌旭,但心中還是迷迷糊糊,有點狐疑,故作一問。他是想打探明白一些孫昌旭和朱文羽到底有過什麼關係,若是關係密切,孫昌旭在朝中有這樣的後台,那日後自己和孫昌旭相處則更需多加謙讓了。

“是啊,我們數月之前曾有過一麵之緣,朱某還穿過孫夫人親手縫製的一雙布鞋呢。”朱文羽笑道。這話讓魏正行等人更是摸不著頭腦。

“數月之前,老朽奉朝廷之命去往山東,出任山東按察使,和拙荊一同乘車赴任,在淮陰城外馬驚狂奔,多虧欽差大人神功,力止驚馬,免我夫婦二人傾巢之災。朱大人飄然而去,不留名姓,今日幸得重見恩公,不然老朽還不知道救我夫婦二人的是哪位少年英雄呢。想不到恩公不但武功卓絕,而且還是朝廷重臣,皇命欽差,果然是英雄出少年啊。”一番話出,魏正行南宮靈等人才恍然大悟。

“不敢不敢,孫大人實在是過獎了。孫大人一個二品大員,上任時卻隻是老夫婦二人乘坐一輛馬車,身無長物,兩袖清風,良臣風範,也實在讓朱某欽佩啊。”朱文羽也確實從心底敬佩這個孫昌旭,至少他在皇宮中生活這麼多年,還沒見哪一個朝廷大員清貧如許的,更何況還是個二品的封疆大吏,若是旁人,四五品的官員官威都比這孫昌旭那輛馬車氣派得多得多。“不知孫大人往山東赴任,卻如何又來了這成都府?”

“下官還未到得山東,途中又接到燕王令諭,著我改屬四川成都府按察使衙門,即刻赴任,還特意專撥了四輛馬車,送了老朽不少細軟盤纏日用雜物,派兵丁送老朽來此成都,燕王如此體恤下情,看顧下臣,孫昌旭怎敢不舍此殘軀,為朝廷肝腦塗地?便又急急趕赴成都上任,來此方三月有餘。”

“孫大人的清名天下共知,一身風骨,兩袖清風,為朝廷表率,皇上都曾為此大為嘉賞,燕王也是愛惜孫大人清名,才會如此多加體恤。燕王英明睿智,明察萬裏,實是朝廷的棟梁之材,擎天之柱。”魏正行在旁邊插言道。

“朱某奉燕王之命,前來協辦滅門命案,孫大人主管四川刑名,不知能否略加詳述?”朱文羽見寒暄已畢,便進入正題。

“此案乃四川成都府治下從未發生過的滅門大案,共被害五十三人,上至八十老婦,下至數月幼童,無一幸免。下官曾查閱成都府曆年舊檔,未曾發現過如此大案,倒是在去山東上任途中聽說山東也發生過數起滅門血案,但詳情不得而知。此案受害之人乃地方縉紳,當地聲名尚好,據查並無結怨極深的仇家,當不至因仇而橫遭滅門。有四名婦人家眷先遭強暴,後被刀劈劍刺而亡,但從現場勘察,當為劫財而為,張家乃當地富戶,案後卻不見絲毫浮財,細軟金銀俱被劫去,暴徒還妄圖焚屋滅跡,但被鄉民所覺,數百鄉民相約救火,將賊人嚇跑,被焚房屋數間,但大部尚在,屍首等殘跡被燒焦數具,餘者也大部留存下來。據下官看來,賊人劫財是實,強暴隻是強人順手而為,其目標當為張家家財,至於滅門焚屋,當是不願留下任何痕跡。”

“那孫大人對此案凶犯有何看法?”朱文羽聽孫昌旭說得有條有理,層次分明,心道:“這位孫大人不但為官清正,更是一員幹吏,實屬難得。”又追問道。

“據下官推測,此案應非當地強人所為。從屍首所受刀傷劍傷來看,凶手定是孔武有力的江洋大盜,且為數眾多,至少十數人以上。據前往救火的鄉民所見,曾見十餘條黑影遁往山林,大約是江湖人常穿的夜行衣。多數受害之人一刀斃命,正中要害,賊人定然武功甚高,絕非鄉間混混所能為者。其餘的線索尚在勘查之中,現場下官已派兵丁守衛,閑人不得靠近,屍首收進仵作房,未曾下葬,幸得冬日嚴寒,保存完好。此乃要案,下官也已將目擊鄉民收監,隻是囑咐獄卒好生照料,未叫他們受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