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腳通氣血 排汗助代謝 熱茶最解暑
頭版
作者:李沛珅 王黎洋
一到炎炎夏日,人們就開始積極“消費”各種冷飲、冷食和冷氣,冰鎮汽水、雪糕冰棍不僅大受歡迎,空調、風扇也幾乎全天候開著。還有人喜歡滿身大汗後用冷水衝涼,更有甚者晚上睡覺直接在地板上打地鋪。其實,在中醫養生專家眼中,這些貪涼的行為都可能存在著健康隱患,讓身體處在“寒邪”的危險之中,不僅無法消暑,反而還會落下病根。為此,本期《生命時報》教您避開消暑誤區,選擇健康的“熱養生”度夏。
夏季受寒易傷陽氣
夏季屬火,氣候炎熱,是萬物蓬勃生長的季節,也是人體陽氣最盛、新陳代謝旺盛的時期。《黃帝內經》中說:“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不難看出陽氣對於我們身體的重要性,如果損耗了陽氣會對我們的生命健康造成危害。北京中醫藥大學養生係教授張湖德告訴《生命時報》記者,大自然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四季規律。夏天人體陽氣外發,伏陰在內,根據中醫“順應天然”的養生原則,此時應該養護陽氣,不少人用“涼”對抗“熱”的方式是不可取的,因為陽氣是人體賴以生存的火力,可以推動人體新陳代謝。古語講“百病從寒起”,可以說寒邪是導致人體疾病的罪魁禍首。中醫科學院養生教授楊力也表示,夏天是陽長陰消的季節,是添陽的最好時機。而寒邪非常容易損陽氣,讓整個人變得倦怠無力。在專家看來,老百姓常說的:“夏天不熱,冬天不冷,遲早要坐病”並不是沒道理。即使在夏天,如果不注意保暖,寒邪同樣會侵襲體內,身體會出現明顯的寒象,如精神萎靡、新陳代謝緩慢、有汗排不出、身體畏寒、四肢冰冷、容易感冒、腹瀉胃疼、患腸道疾病等。還有一些病症不會立即發作但會潛伏體內,給秋冬季留下病根。
夏季貪涼有四個誤區
夏天氣溫正高,很多人都十分貪涼,雖能享一時的涼爽,卻不知道這樣損害健康,以下這些方式便是最常見的消暑誤區。
誤區一:大量吃冷食。炎熱的夏季,吃冷食是人們最常用的消暑方法,尤其是冰淇淋、冷飲和冰鎮西瓜,因為清涼爽口備受歡迎。很多人夏天胃口不佳,常捧著一大個冰鎮西瓜,用來代替晚餐。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老年病科醫師薑良鐸指出,西瓜本身性偏寒,且體積大,通常人們一次吃的量也比較多,因此對人體陽氣的耗損也更大。薑良鐸認為,夏季,人體的陽氣呈向外擴散的趨勢,體內陽氣比起其他時期相對不足。這時,如果攝入過多的生冷食物,會對人的陽氣造成比較嚴重的傷害。張湖德提醒,過多的生冷食物使體內聚集了過多的寒氣,容易導致秋冬季得病。
誤區二:休息太貪涼。夏季的晚上,很多人光著膀子在街上溜達;整夜開著空調睡覺;甚至覺得在床上太熱,幹脆在地上鋪個涼席。這些都是人們常見的行為。但很多人並不知道,這些行為極易使身體遭受風寒,損傷陽氣。夏季人體毛孔張大,人在熟睡時全身基礎代謝減慢,體溫調節功能下降,身體抵抗力變弱,這時開空調、睡地板都會使寒邪更容易進入體內,因此不要一味追求涼快。
誤區三:運動後立即衝涼。夏日適當的運動可以將體內部分“寒邪”和“濕毒”排出體內,但運動後的燥熱、流汗也往往讓人難以忍受,不少年輕人會用衝涼水澡來降溫。“但這會讓更多的‘寒邪’進入體內。”薑良鐸說。張湖德則表示,人體對溫度的適應是需要過程的,一下從高溫到低溫會使人體受到刺激,不要說用涼水衝澡了,運動完用涼水衝頭甚至衝腳都會使濕寒進入體內。另外,運動完後也不要馬上吹空調,因為這樣做同樣會加重體內的濕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