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老馬的感慨(1 / 3)

幾個班長再也不敢不去,而且隻能乖乖把沒來的報上去(總不能拿來了的頂數吧?)

逃課事業受到重創,嚴峻的形式讓我們認識到,相對於敵人的強大我們還很弱小,急需盟友的加入與支援。

可盟友在哪裏呢?

作為連續擴招的代價,學校的自習室一向很緊張。

每次上課都會有一大群自習的象難民一樣被趕走另覓棲身地。

我們把目光投向了這群“難民”兄弟。

老馬的新戰術實行之後,在好多兄弟的重托下,幾個班長在上課前都會一臉媚笑地攔住起身離去的自習一族:“別走啊哥們兒,不用走,下節課不攆人,地方絕對夠坐,別的地方還不一定有教室呢,就在這兒吧。”死托硬拽地把人家留下,很有點兒妓女拉客的味道。

終於,點名大戰告一段落。

每堂課上老馬都會發現底下高朋滿座人滿為患,自尊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而逃課群眾們也自由自在地享受著自己的時間,不必再受這門無聊人講的無聊課的煎熬。

除了照本宣科之外,老馬偶爾來了興致也會發發感慨。

一次,講到馬克思對宗教的評價時,老馬大加讚賞。

“你們看看,偉人就是偉人。看問題就是透徹。”

“‘宗教是人民的精神鴉片’,多精辟!一下就指出了宗教的本質。”

“咱們馬克思主義者就是要堅持無神論,就是要抵製精神鴉片。”

“同學們,你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你們任重道遠啊!”

老馬越講越興奮,仿佛一下子回到了文革年代,幾乎要帶頭喊口號兒了。倆眼熱乎拉地盯著下麵,期待著跟他一樣興奮的回應。

隻可惜,下麵這群接班人全都目光呆滯,一臉便秘式的深沉,連個屁也沒回給他。

於是,老馬頗為失望。

搖搖頭,轉回黑板繼續寫他歪歪扭扭的板書,嘴裏嘟噥著:“唉,現在的年輕人那,這可怎麼行哦。”

之後一如既往他的照本宣科了。

當時我忽然有些同情起他來。

想必他也不是一開始就喜歡照著書念課的吧?

估計曾很多次這樣興致勃勃地表達感慨,卻得不到一點讚同。被一桶桶冷水逐漸熄滅了講課的熱情。

可又能怪誰呢?

“宗教是人民的精神鴉片”,這句話值得吹捧嗎?

歐洲幾百年裏都彌漫著排猶情緒。而這種情緒的源頭就是宗教。宗教勢力一直是歧視猶太人行為的推動力量。

作為猶太人的馬克思,在自己的理論中對宗教進行完全否定原本很好理解,也無可厚非。

可非要說這是什麼高瞻遠矚就實在有些可笑了。

中國傳承了幾千年的道教佛教,西方盛行至今的基督教,難道就因為馬克思的一句話就成了精神毒品了嗎?難道偉人真的能一句頂一萬句嗎?

也許馬克思確實智慧過人學識出眾,但他畢竟已經是N多年以前的人了。

前人的智慧本應成為後人腳下的基石,這樣才能不斷向上進取。

可中國人卻偏偏喜歡拿來作頂棚。

結果自己越來越矮,越來越矮。

就像一代不如一代的儒家。

原本孔子提出的理論在幾千年前挺先進的。

如果後人以此為基礎,不斷改進、發展,成就必將無可限量。

可曆朝曆代的大儒小儒們偏要高舉著“孔子曰”的偉大旗幟,惟孔子之言是從。

如果孔子說煤是白的,他們就會拚命證明誰看不出煤是白的誰色盲;

如果孔子說土豆原是長在樹上的,他們就會頓足捶胸大罵世風日下,以致土豆都自甘墮落跑到地上來了;

估計哪怕是孔子拉出的一坨兒屎,他們也會大肆讚歎造型之俊美質地之非凡實為人類糞便之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