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純淨歲月(1 / 1)

王有誌

那年,我以全市第四名的成績考到省城一所電力專科學校讀書。在那裏,我度過了一生中最為重要的一段時光。

讀書期間,我經常在各種活動中拋頭露麵,所以我這張臉在學校中很是為大家所熟知,認識我的人遠遠比我認識的人多得多。在校園的甬路上,總是有許多陌生的同學向我熱情地打招呼,就像相識多年的哥們兒一樣。如果說我的生命是一棵樹,那麼讀書的每一個日子都似閃著陽光的樹葉在晨風中颯颯作響。

我最不喜歡的事情就是出早操,但我非常喜歡跑步之後在宿舍門前站著。那時鮮活的陽光靜悄悄地灑在臉上,睡眼惺忪的同學端著大大小小的飯盆在食堂和宿舍間來來去去,踏碎了一路的晨暉。每當此時,我便覺得人生就像這早晨一樣時時刻刻都充滿了嶄新的開端。

我對自己的成績從不苛刻,隻要保持中上遊即可。但我非常願意寫字,能夠把自己的思想感情用文字表達出來讓我有一種由衷的快樂。因此,文科類的老師都比較喜歡我,而理工科的老師們卻對我“深惡痛絕”,良好印象自然很少,就是有點印象,也是在曠課記錄和補考考場上。

我把大部分時間都用於讀書,因為它使我有一種孤獨而平靜的快樂。隨著翻過去的頁碼的增多,那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幸福感便從心底慢慢蕩漾出來。但所謂的名著我讀的並不多,即便是我讀過,也記不住裏麵的人物和情節。我討厭生活中有些人為了顯示自己的高深而拚命地背書名和人名的做法。我隻是喜歡書籍中那深奧的內涵和至純的真理。每當讀到動情處,我常為中文的大喜悅大悲傷所驅使表示出自己的好惡,我想這是渴望至真至善的個性使然,要擺脫也擺脫不掉吧!

那真是一段無風無雨的日子,我宛如一隻饑餓的“書蟲”隨著脈搏的跳動而執著前行。但就在臨近畢業的時候,我的大哥永遠地離我而去了。他是一名出色的詩人,是大雪中的一次偶然車禍奪去了他年輕的生命。在此之前,我隻把死理解為一個名詞或是一個動詞,僅此而已。當我明白它所代表的全部意義時,我簡直要發瘋。那段時間裏我好像突然喪失了許多東西,包括笑容、信心,甚至於語言。惟一沒有喪失的便是我的記憶,我徹夜難眠,往事如潮水般在大腦轟響漫湧。

我的記憶多是與大哥有關的。小時候因為家裏很窮,所以一年中我要有兩次漫長的期待。一次是過年,一次是中秋節。過年時能吃上餃子放上鞭炮,中秋節卻能吃上圓圓的月餅。那期待是一種無法言說的心情。

我和哥哥對分到手中的月餅都舍不得吃,都想等別人吃完以後再拿出來炫耀。我便把月餅用紙包好放在爸爸的大皮鞋裏,我認為這裏最安全,除了我誰也不知道。殊不知最危險的人物往往是自己,因為我總是把月餅一而再,再而三地拿出來,雖然每次都告誡自己不要吃或隻是吃一點點,但起的作用恰恰相反,所以用不上多長時間我就會把月餅一掃而光。之後便眼巴巴盯著哥哥的月餅。大哥這時便會掰下一大塊給我……

後來爸爸故去了,而今大哥也永遠地走了,我多麼渴望能跨出校門師夷長技以自強啊。又是一個中秋夜,我去給哥哥燒紙,我看著紙錢騰地一閃,便化作片片的黑色的蝴蝶,舒卷著輕靈地向天空升去、飄遠,我便覺得自己在刹那間長大。我想我現在可以擁有很多月餅,但我再也沒有了童年的期盼,再也找不到合家團聚的那種雖然貧窮卻很平實的快樂了。

生命如此脆弱。難道真的是心中寄托的越多,得到的就越少嗎?

在思考的同時,人生也就過去了。時而自信時而自卑,時而心直口快時而信奉“沉默是金”,這就是青春歲月中矛盾的我。雖不優秀,卻永遠的灑脫、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