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情到深處(1 / 1)

方圓

自打我上鎮中學的頭一天起,爹就對我說:“以後的路就要你自己去走了,或直或彎,或是崎嶇,也由你自己選擇吧!但不管怎樣,你要對得住自己的心情。”

我出身農家,家境清貧,是老父親以僅有的三畝薄地來維持生計。而我念書就要靠自己上山挖野菜換錢來維持,所以鄉村賦予了我頑強不屈的性格。我隻知道埋頭苦學,兩耳不聞窗外事。原來成績不是很好的我到了初二,一躍成為班級第一,其中語文成績更是拔尖。每次作文課點評,都是我引以為自豪的日子,因為每次都是我的作文在班級作範文朗讀。因此,我也愛上了寫作,並對它一往情深。

爹爹常借賣米的機會來學校看我,每次也總是扔下一些山果什麼的,有時還能留下十幾元錢讓我改善一下艱難的生活。而這些錢又都被我換成了“精神食糧”,不是買了寫作用的書,就是買了稿紙。

一次,我去學校旁邊的舊書攤轉,看到一本如何提高寫作水平的書,一問價錢我就咋舌:要八塊多錢。攤主看我像是要吃書的樣子,就一把將書從我手中抽回去,問道:“買還是不買?”情急之下,我對攤主說:“求求你,這本書先別賣出去,我去取錢。”等我跑回學校時,也還是沒有錢。第二次又去跟攤主說:“這本書太好了,正適合我用,先別賣出去,我有錢就買。”第三次當我再去時,攤主笑了:“你是學生吧,看你這麼喜歡這書,就便宜點賣給你吧!”我高興得說不出話來,可翻遍了衣兜也隻有二塊多錢。攤主一揮手,“這書我送你算了,農家娃學習是要緊的。”

這樣的事情在我的記憶中有很多,我想是因為我對於寫作的醉心和癡迷的緣故吧。

少不經事,匆匆間又走過人生的一程。少年心底似曾相識的惆悵逐漸清晰,我的文章在省報上陸續地發表了。

麵對似水流年,我永遠會記住,對於寫作的癡迷,隻因情到深處。童年,離我遠去。但大山裏的一切,仍舊是我迎來青春歲月裏的回味無窮的佳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