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處長(第三十五章 人間仙境之二)(1 / 2)

中年婦女的問題一時讓我答不上來,老天爺是誰啊?老天爺是天上的主宰,應該是玉皇大帝吧!當我把心中的答案告訴中年婦女,她搖了搖頭。

我不顧中年婦女的勸阻進入了二仙廟裏。二仙廟裏的二仙傳說,在民間最少已經流行了1700多年。“二仙”是晉朝時陵川人,是一母所生的同胞姐妹。她倆生來聰慧異常,穎悟非凡。雖然七歲方始說話,但卻言出有章,動合規矩,事事都很通情達理。對這般聰敏賢慧的兩個女兒,父母當然十分鍾愛,誰料親母不幸早故,繼母李氏對這對尚在幼年的前房子女,卻視作眼中釘,百般虐待。在北風凜厲的寒冬,李氏竟令她倆單衣赤足到野外采苦苣。她倆出於孝心,也隻好惟命是從。冰天雪地裏哪裏會找到苦苣蹤影呢?姊妹饑寒交迫,相擁而泣。她倆哭下的斑斑血淚,浸入土中,頃刻之間,竟使田間長出了一片紅葉斑點的苦苣。她倆喜出望外,便共拾一筐,取回家中,而生性殘暴的李氏並不以此為滿足。遷居壺關紫團山後,在烈日當頭的夏天,又令二女外出拾麥。這一帶麥田極少,即使有些麥田,也屬為富不仁的地主豪紳所有,都不讓她倆到田裏拾麥。所以,盡管東奔西跑地忙亂一天,到晚來還一無所獲。她倆怕李氏打罵和責備,無奈何便在田間仰天哭訴,再次向天祈禱。這種侍母的孝心和痛苦的遭遇,使天神格外感動和憐憫,便讓她們駕雲乘龍,飛升天界。在一片仙樂聲中,“二仙”飄飄然然成了仙女。

姊妹倆成仙後,對百姓的生活疾苦十分關懷:天旱時祈之,甘霖立將;有病時祈之,沉屙速愈。求男者祈之,生智慧之男;求女者祈之,生端莊之女。

而我命犯桃花,不能用虔誠之心尚待婚姻生活,豈能在二仙廟裏求甚正果(這是後話)。也許當時中年婦女看到了我今後的放蕩不羈,因此奉勸我不要進入二仙廟裏褻瀆神靈。薇薇讓我在二仙廟前許個心願,我雙手合攏默默禱念,與薇薇白頭偕老,相伴終生。

現在想來那時的禱念真是可笑。想成婚了求二仙奶奶,想發財了上香拜財神……雖然沒有拜錯神,但是任何人都有求必應,中國不早就亂套了嗎?還是佛家說得好,求神拜佛不如求自己。佛在哪裏?佛在心中,隻要心中有佛,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佛的。臨時抱佛腿,是救不了自己的。就像近來被查出的貪官汙吏,東窗事發前哪個不求神拜佛,求告平安。有用嗎?舉頭三尺有神明。總希望能讓神明為自己做點什麼。從來就不去想自己為社會奉獻點什麼?豈附天道。

人有三命:.天命、宿命、陰命。不管你認識不認識,承認不承認,它總是在如影隨形的伴隨著你。它的增減消長,隨時可決定你的苦與樂,福與禍,可左右你一生的升降沉浮。“止宿命,了陰命,長天命”是人之三命的總原則。欲長天命須從立命入手。“不能立身,焉能立命,不能立命,焉能立德”。立命必須首先立身,什麼是立身呢?就是從少年時起,學什麼必須把什麼學好,幹什麼必須把什麼幹好。也就是說學生時期,一定認認真真的讀書;學技能時,要踏踏實實地學好技能;在家庭裏,力所能及的勞動,要幹好,讓父母放心,這就是立身。人的一生,不論在家庭和社會上,能按自己的名分,盡到應盡的責任和義務,讓眾人佩服了,便是立命。再能進一步做到修心養性,與人為善,就是立德。如能為眾人造福,對社會有貢獻,不斷地充實,就自然增長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