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處長(第三十二章 明察暗訪)(2 / 3)

“請問你是哪個部門的?你們有省交通廳開具的公路查車通知單嗎?”我邊從包裏掏出自己的證件,邊向這位年齡稍大點的檢查人員提問。這位檢查人員看到我們來頭不善,滿臉驚詫的表情,支支吾吾地回答:“你、你是幹什麼的?我們、我們是正、正、常、常檢查……檢查手續,在、在車裏,我給你們拿、拿……”說著話,幾位檢查人員退到了麵包車旁,還沒有等我們反映過來,麵包車發動了起來,帶著一溜嗡嗡聲向北疾駛而去。三位身著綠色製服的檢查人員,一輛沒有牌照噴有“中國公路”字樣的麵包車,一幕收百元鈔票的情景,這便是我的直擊,我的親眼所曆……

“人民交通為人民,我們交通局絕不會做傷害農民的任何事情的。”Q縣交通局某位領導辦公室裏,該領導鄭重嚴肅地回答了我的提問。再說,“交通局所有的車輛都沒有噴字,更不會噴‘中國公路’,很顯然噴有‘中國公路’,不是公路局,還會有哪單位?”

“反映我們亂罰款,能說出我們的車輛號碼嗎?即使車上噴有‘中國公路’的字樣,就能說明是我們的車嗎?交通局也有這樣的車,就說警車吧,那也不是公安部門一家獨有,法院、檢察院、司法局的車輛不都掛著警牌嗎?”縣公路局的領導振振有詞地為自己的單位辯解,“希望你能拿出確鑿的證據來,一旦是我們單位的個別人員所為,我們將堅決查處,絕不姑息。”

在Q縣農機監理站存放車輛的一個大院內,十數輛外地牌照的大貨車靜靜地無聲地等待著它的主人的到來。河北滄州的一位司機給我拿出了50餘張各式罰單和暫扣憑證。交通、公路、農機監理站三個部門一個都不少,不同的部門罰款、扣車理由都不相同,但事實是一個事實,扣車、罰款。

嘟、嘟、嘟……交通局長的電話始終處於忙音狀態。“我們的領導開會去了,什麼時候回來,我不知道,那個事情嘛,我不了解。”公路局人員開始展示起敷衍功夫。農機就是農業機械,從事農業生產和運輸的機械不是農機的範圍嗎?監理是什麼?是監督管理、監察管理。我們防範於未然,從安全的角度檢查農用車輛有無機械故障,發現故障讓他們及時處理,難道有錯嗎?充實的理由,難以辯駁的理由,堂而皇之的理由,遮蓋了醜惡和貪食的嘴臉。

兩天的采訪,讓佩佩體會到了記者的無奈和職能部門的某些黑暗:“這次我是真開眼界了,一定要把這件事報道出來。”佩佩說著拿起一塊農業部頒發的“綠色通道”牌子讓我給她拍了張照,那個姿勢好像是記者出鏡。

“Q縣辣椒運不出,銷售難,農民急,原因何在?原來卻是——”主標為“堵綠色通道罰外地車輛斷自家財路”,該篇報道全文以黑底白字的排版模式刊登在頭版倒頭條的位置上。一石激起千層浪。Q縣農民辣椒賣難的現象見諸報端後,立即引起省、市、縣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遠在外地的縣委書記得知此事後立即致電在家的縣主要領導,召開全縣有關收費職能部門主要負責人參加的整頓經濟發展環境工作會,要求站在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認真對待Q縣境內106國道亂罰外地車輛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