峭壁邊緣
編者的話
作者:嶽淼
油價自2009年7月以來首次跌至每桶60美元以下。這給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帶來巨大問題。每桶低於60美元的價格已是5年來最低位,是6個月前每桶115美元的近一半。這極大影響了俄羅斯的財政能力—油氣占俄羅斯出口約四分之三左右,占俄羅斯政府預算收入的一半以上。
俄羅斯正滑向一場金融危機,盧布彙率已災難性下跌逾50%。為保衛盧布,俄羅斯政府已經斥資超過800億美元,而俄羅斯央行也已經五次加息。盧布貶值本質上是經濟結構扭曲的必然結果。俄羅斯貿易依存度達到57%,貿易對經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出口中原油占到33.3%,原油對俄羅斯整個經濟又是重要支柱。一旦原油價格下跌,對盧布的影響顯而易見。
除此之外,其下跌的推動因素包括國際製裁、對俄羅斯央行信心下滑等。此情此景令人聯想起1998年俄羅斯經濟大崩潰時的情形。在1992到1998年的七年間,休克療法令俄羅斯的GDP總量累計下跌43%,通脹和利率水平極高,勞動力參與率和就業率曆史最差,三角債問題頻發,私有化造成社會財富分配嚴重不公,這場危機最終於1998年爆發。當下的情形已與當時部分類似,俄羅斯消費者開始恐慌性購物,試圖搶在盧布進一步貶值前買入各種商品。與此同時,部分銀行由於客戶囤積美元和歐元而遭遇現金短缺。
盡管俄羅斯擁有高達4205億美元外彙儲備,這仍不足以應付當前的困難局麵—其中超過一半以上流動性不佳,資本流出非常嚴重,俄羅斯經濟部預計2014年將有1250億美元資本淨流出,2015年預計流出990億美 元。
如果事態繼續惡化,中國可能是唯一願意伸出援手者。但中俄合作仍不具有挑戰全球秩序的潛力。在油氣領域即是如此。一旦實現每年向中國出口680億立方米天然氣的計劃,中俄關係將得到顯著提升。但較之於2013年1630億立方米對歐天然氣出口量,680億立方米的數量仍顯得頗小。其他數字也大致如此。1993年至2012年,俄羅斯市場僅占中國總出口的1.83%,而美國市場卻占18.73%。與此同時,俄在出口方麵也更加依賴西方,而非中 國。
僅就能源與貿易而言,一個相對穩定的俄羅斯顯然對中國經濟更加有利。事實上,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已表示願意在俄羅斯盧布大跌之際為該國提供協助。此舉乃是迫不得已。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石油進口國,油價持續走低有利於中國經濟的順利轉型,也可令俄羅斯能源更加依賴中國市場。
若俄羅斯經濟崩潰,油氣出口中斷,油價可能鬥轉直上,繼而加重中國的能源成本。一旦俄羅斯政權動蕩,中國簽署的數千億美元油氣訂單有可能麵臨失效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