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寨門兩邊分別站著盛裝迎賓的苗族美女,看年齡也就是十八九歲左右。她們頭上戴著銀角銀帽,身上銀飾環佩叮當,手裏端著剛剛斟滿的牛角杯,杯中的米酒還“噝噝”作響,泛起的每一個氣泡都透出酒的香甜與醇厚。
“小樹,我們還為幾位貴客準備了歌舞表演,我先去安排一下,等下你把大家帶過去。”朱文健叫住走在前麵的段小樹。
“好,去那個銅鼓蘆笙場嗎?“看樣子,段小樹確實對埲次苗寨非常了解,連蘆笙場在哪裏都知道。
“大家進寨子吧!”段小樹笑著拍拍我的肩膀示意我們走進寨門,卻突然間伸出胳膊把正要探頭去姑娘那裏碰牛角杯的蕭雲拽了回來。
“蕭大哥,這個可不能亂碰。”段小樹搖著頭笑道。
“怎麼?我把手背過去也不行?”蕭雲一時間有些手足無措。
“背手是可以,但這牛角杯裏的酒,你可得全部喝光。”
“啊?”
“是的!無論是身體的哪個部位,包括嘴唇,隻要碰到這門口的牛角杯,就要把裏麵的酒喝光。這一杯可有一斤多哪!”
“一斤多!哎喲喲!哎喲喲!”蕭雲按撫著胸口很是後怕。
“那應該怎麼辦?”我問段小樹。
“咱們直接進去就好!”
就這樣,跟隨著段小樹有驚無險地進了寨門,再向前,就終於見到了埲次苗寨的真顏——蜿蜒的寨中道路、院壩及各戶門庭,與段小樹他們寨子一樣是用鵝卵石或青石鑲砌鋪就,但相比較起來,這裏確實要古老得多,房屋外麵隨處可見木雕的圖騰裝飾,路麵上也用差色的鵝卵石鋪出了某種飛禽的圖案。
段小樹帶著我們穿過吊腳樓,徑直來到了位於寨子高處的銅鼓蘆笙場,場子模仿古代銅鼓麵太陽紋的圖案,以青褐色鵝卵石和料石鋪砌成十二道光芒,朝著十二個方向伸展。在場子的兩頭,分別刻有兩隻不知名大鳥的石雕,與剛才在路上看到的石子圖案是一種禽類,早就聽說埲次苗寨崇尚風文化,這應該是其中一部分。
“大夥兒快請坐!”朱文健略微畸形地扭著身子身子,指著場邊兩排小木凳對我們客氣道,“我們寨子裏有迎賓表演,都是我們寨子裏最原生態的表演,大家慢慢觀看!”
說實話,我們幾人沒有受到過如此熱烈的接待,早就蒙圈了,人家讓怎麼做就怎麼做吧!
與朱文健介紹的一樣,接下來,苗家老鄉們便用熱情的苗家表演表達了對我們的歡迎。
庫拿阿奇燦,庫拿三同哪,
斯丹地一斯,福瑞三木萊,
集秀為回尼,卡路扭撒會,
阿抓破傑節,者樹尼地力
……
蘆笙場中,數位苗家姑娘配合著蘆笙曲,唱著淳樸但卻動聽的歌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