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算大也不算小,有個百十戶人家,都是從祖上就住在那裏的,按照我們寨子的風俗,咱們到了之後我應該先帶著各位去拜訪一下我們村長,可是今天實在是有些晚了,明天再給大家引見。”段小樹微笑著回答。
“怎麼?還得通知村長?”阿遠臉上閃過擔憂之色。
“是啊!寨子裏去了生人一定要給村長知曉一聲,大家是不想被旁人打擾吧?放心,我會把事情都妥協好。”段小樹拍了拍阿遠,伸手指向前方,“大家看,那裏就是我們寨子!”
“呼!終於到了!”眾人長舒一口氣!我定睛向前方看去,果然看到昏暗的山間燈光點點。我們繼續往前走,腳下的路麵開始結實起來,逐漸走到鋪滿青石板的山坡下。我略微抬頭仰望,雷山苗寨的村落規模並不是很大,入眼的大概有十幾座吊腳樓。與西南其他民族村落一樣,這裏的木質吊腳樓也是依山而築,鱗次櫛比,錯落有致。
吊腳樓是苗侗等少數民族特有的古老建築形式。它在各地房屋形式上不盡相同,但基本上都是利用山坡的自然地勢,後半部分建於傾斜度較大的山坡上,前半部分以木柱支撐,形成吊腳柱,故稱之為“吊腳樓”。一般有三層:上層儲穀,中層住人,下層堆放雜物或關養牲口。
“小樹,到蠻奔拿夢麼哈得老?”路邊的吊腳樓上有人走出來,倚在美人靠上嘰裏咕嚕地用苗話跟段小樹打著招呼。
美人靠又是什麼呢?在以前的時候,苗族人家中的女孩是不能輕易下樓的,當寨子中來了生人想一探究竟時,隻能倚靠在二樓外圍的長椅子上,久而久之,這排長椅就得雅號“美人靠”。
我以前是跟隨學校到過苗寨實習采風的,苗寨的生活環境多少有些了解,可現在踏著腳下的青石板路,聽著遠近相聞的狗叫聲,我仍然在一瞬間被這遠離市井喧囂的寧靜所感動,相較於燕平,這裏完全可以稱之為世外桃源。
“嘿嘿!雨麼接哦把帶嘎崩,多帶趕貴陽打。”段小樹抬起頭大聲地用苗話回答著。
“歐嘎希幫忙格雨!”
“歐!多帶打啊讚哦吧拿愛丹麼!”
……
段小樹一講家鄉話,我們這些人就隻有幹瞪眼的份兒。苗話裏一些獨特的發音聽起來很像外語,惹得大猛子捂嘴偷笑。
苗語跟中國大多數的民族語言一樣,屬於語法發音都獨立成係的那種語言。由於流傳下來的苗語詞彙量有限,所以現在的苗寨裏所通用的語言都融合了漢語以及當地方言,而且各地的苗語發音都不一樣,黔東苗族與湘西苗族單靠方言交流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另外,在許多地方的苗族史詩和民間傳說中,都說苗族古代曾有文字,後來由於種種原因失傳了。一些地方文獻也曾提及古苗文。但是迄至近代,苗族地區沒有仍在使用的傳統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