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草堂,無論從文化價值還是從觀賞價值來看,都是非常值得大家一來的地方。
眾人在草堂的各個景點穿梭遊玩,樂不思茶。
其實要比會玩,咱們現代人還真不一定能比過人家古人,不說別的,我舉兩個例子,第一個例子叫“曲水流觴”,說的是在永和九年,農曆的三月初三上巳日,大書法家王羲之偕親朋好友等四十二人,在蘭亭舉行修禊祭祀儀式後,席地分坐於蘭亭清溪的兩旁,將盛了酒的觴放在溪中,由上遊浮水徐徐而下,經過彎彎曲曲的溪流,觴在誰的麵前打轉或停下,誰就得即興賦詩並飲酒。在這次遊戲中,有十一人各成詩兩篇,十五人各成詩一篇,十六人作不出詩各罰酒三杯。王羲之將大家的詩集采編起來,用蠶繭紙,鼠須筆揮毫作序,乘興而書,寫下了舉世聞名的《蘭亭集序》。
第二個例子則跟白居易有關(應該是他,我實在是忘了),說的是白居易不僅是偉大的文學家,他還是個卓越的園林設計師,他一生共營建過四個園林,分別是渭上南園、廬山草堂、忠州東坡園和洛陽履道坊故裏園,其中很多景觀小品都應用到了竹子這種植物。竹子因為枝杆挺拔修長,四季青翠,淩霜傲雨,倍受中國人民喜愛,無論是“梅蘭竹菊”四君子、“還是“梅鬆竹”歲寒三友都有竹子的身影。中國古今文人墨客,嗜竹詠竹者眾多,他們認為竹子寧折不彎,謙遜虛心(竹內中空),所以常常托物言誌,以竹子來標榜自己正直虛心的名節。
在白居易的園林景觀中出現過一個竹屋,這個竹屋的內部空間乃人為引導之後天然形成,具體點就是指在竹子還矮的時候,將竹竿的頂部用繩子捆綁起來,隨著時間的推移,竹子的成長,所捆綁的竹竿便會形成一個拱圓圍起的空間,這個空間,便可以作為騷人墨客舞文弄墨的場所。
曲水流觴,天然竹屋,就憑這兩個典故,就足以證明了古人的高端大氣上檔次,咱們現代人的精神娛樂生活,除去電腦手機,泡妞搞基,那簡直就是個屁!
不知不覺,已經到了中午十二點,眾人喊叫得口幹舌燥,也都嚷嚷著要找一個安靜舒適的地方美美地吃上一頓午飯,下午好去望江公園繼續我們的成都一日遊,於是阿遠和阿成就帶著我們來到了草堂附近的一家風味餐館。
入座後,我們在照著菜譜點了一大堆成都的特色菜,什麼夫妻肺片、鍾水餃,什麼龍抄手、棒棒雞等等等等。
這家餐館不大,隻有四五張桌子,但是菜樣很全,味道還不錯,所以倒也稱得上是生意興隆,但是從頭到尾就隻有一個三十多歲的中年男子在忙碌,怎麼沒找個幫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