燧發槍,在西方出現也才不足百年,近幾十年來,也才慢慢開始大規模裝備。
即便如此,在技術上,燧發槍依然有著很多的缺陷,但這卻改變不了燧發槍替代火繩槍的趨勢。
張璟知道,原本他同意茅元儀改進鳥嘴銃的計劃,會因為畢懋康今日獻出的自生火銃,而徹底改變。
既然有了更為先進的燧發槍,那他當然要直接改進這自生火銃,將自生火銃現下的缺點一一改進,到時候大量裝備明軍,不就行了?
否則,哪怕是現下把鳥嘴銃改良好,日後還是要研究燧發槍,這樣的話無異於浪費這個時代的生產力本就低下的各種資源。
明白了這些,張璟心裏也就有了主意,剩下的就是沿著燧發槍的方向,做研究了。
接下來,眾人又依次試了這杆自生火銃,對於自生火銃,他們也都各有各自的想法。
當然,不得不一句,畢懋康精心研發製作的這杆自生火銃,質量確實沒得,沒出現什麼炸膛的情況,想來製造的時候,畢懋康沒少試驗,嚴格把控質量。
之前在軍器局,已經檢驗過不少鳥銃的張璟,對於火銃炸膛,深有感觸,明白了就算是再有經驗的製造老手,即使工藝再成熟,製造者再認真,然而製造出來的火銃,也都有可能炸膛,否則火銃容易炸膛的名聲,也不會人人皆知,卻無法根治了。
因此,工藝成熟的鳥銃容易炸膛,畢懋康自己研發製造的自生火銃,沒有任何的借鑒經驗,質量就能這麼好,足可見畢懋康對於科技的認真和負責。
不過,到底,火銃炸膛終究還是這個時代科技生產力低下的鍋,當然,不止是東方,西方也是一樣,隻有在工業革命之後,有了更先進的技術,火銃炸膛的問題才能徹底解決。
“諸位,對於東郊先生所製的這杆自生火銃,你們有什麼看法?”張璟之後問眾人道。
試過了火銃,下麵自然就是詢問看法,發現缺點,加以改進了。
眾人聞言,相互看了一眼,而後都看著畢懋康沒敢直接話。
張璟知道,他們是害怕言語之中得罪畢懋康,所以沒敢回答,畢竟,畢懋康能做上巡鹽禦史,名氣在這時代自然是有的,而且還不。
可是,茅元儀、陳明遇、馮厚敦等人如今與畢懋康比,隻能是微末之輩,現在在這種情況下指責畢懋康的缺點,誰知道會不會被畢懋康這大人物記恨上呢?
所以,他們都沒敢做這指責缺點的出頭鳥。
見此,張璟又出言道:“諸位可以暢所欲言,不需要擔心指責這自生火銃的缺點,會損了東郊先生的麵子。東郊先生是大度豁達之人,不會在意這些,而且這自生火銃是東郊先生的心血,於他而言,若是有缺點,你們出來,他記住後改良研究,這也是東郊先生希望的,畢竟,東郊先生可比我們任何一人,都希望這自生火銃能越來越好!”
畢懋康聽後,也是知道其他人的顧慮,笑著點頭應和道:“國舅爺得極是,諸位對自生火銃若是發現缺點,或是有改良的建議,都可以告訴我,我把這自生火銃造出來,可不是讓他作為廢物的,而是希望它越來越好,並且最後能幫我們大明,提高我大明軍隊的實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