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禁軍中的禁軍(1 / 2)

大明開國初,太祖皇帝朱元璋確定並完善了內廷二十四衙門的製度,禦馬監的職掌也由“掌禦廄馬匹”擴充為“掌禦馬及諸進貢並典牧所關收馬騾之事”。

然而,作為封建王朝,馬匹作為這個時代的重要的交通工具和軍事資源,因馬匹的寶貴程度,自然而然的,職掌禦馬的禦馬監不可避免的衍生出軍事和財政兩大職能。

由於禦馬監職掌禦馬,故而禦馬監自然要有養馬、馴馬人員,以及看護馬匹的人,由此,禦馬監也就產生了一支由禦馬監統領的禁兵——騰驤四衛和勇士營。

永樂年間,成祖皇帝因為某些原因,大肆起用宦官,而原本管轄養馬訓馬護馬人員的禦馬監,也就正式走上了統率禁軍的舞台。

最初,禦馬監禁軍的來源,是從各地衛所挑選的精壯之士,以及從塞外逃回的以前被胡虜掠走的青壯年男子組成,由皇帝委任心腹內外臣子統領,他們盔甲器械因為其特殊性,都與其他軍隊不同。

而禦馬監統率的禁兵,職責是“更番上直”,擔任宿衛,因其內廷的特殊性,地位顯然高於其他宮廷禁軍,可謂是禁軍中的禁軍。

起來,禦馬監雖然在內廷地位不低,可在外名聲卻是一直不顯,不過這衙門裏,出過的內廷大璫卻是僅次於司禮監的。

????隻是,禦馬監在內廷裏隻是管軍事的,與管政事的司禮監相比,生便弱了幾分,終究於王朝發展而言,治爭管民是屬於第一位的,而武力,卻是其次。

可即使如此,禦馬監與內廷的其它衙門比起來,卻仍然是高高在上、名符其實的內廷老二,妥妥的“內廷兵部”。

????而且,禦馬監真的是不負“內廷兵部”之稱,除南京鎮守太監因為金陵的地位特殊外,是司禮監所派的“外差”,其餘各地鎮守及監軍太監卻都是由禦馬監中選,僅這一點,就注定客禦馬監非同可。

而禦馬監的光輝曆史,也是證明了他在禁軍中的曆史地位,若是追溯的話,禦馬監的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成祖皇帝五出漠北。

當然,於大明而言,禦馬監最重要的曆史,卻是其在“土木堡之變”後,於北京保衛戰裏誓死保衛京師,維護大明社稷的功勞。

是時,瓦剌騎兵直撲京師,京師上下,因英宗被俘,群龍無首,群臣惶惶,竟欲南遷。

一代名臣於謙挺身而出,力主守城血戰,從而開啟了延續大明國運的北京保衛戰。

而北京保衛戰時,最激烈的戰鬥卻是發生在西直門和彰義門。

那時,守衛西直門的便是禦馬監太監劉永誠的侄子右軍都督劉聚,而在彰義門主動出擊瓦剌軍的則是禦馬監提督的留守北京的禁軍。

當時,由於明軍主力京軍三大營於“土木堡之變”裏盡陷,守衛京師的隻剩下逃回來的京營敗軍和各地抽調過來,日夜兼程前來勤王的疲憊之師,故而這守城的主力,自然落在了人員最齊備,也並不疲憊的禁軍身上。

禦馬監當時派出隨英宗出征的兵卒不多,加之又是禁軍中的禁軍,自然而然,肩負重任。

不過,北京保衛戰卻是禦馬監之後最出名的輝煌了,畢竟,沒什麼能比保護江山社稷,力挽狂瀾更重要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