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張可大(2 / 2)

張璟聽後笑著點頭道:“並不多,因為不彈劾高進,又怎麼能讓陛下厭惡東林黨,從而在改變主意時,不會再受到東林黨人的影響,反悔繼續治罪了。”

“真是這樣嗎?”姚宗文聽後一臉怪異道,直覺告訴他,張璟這麼做,一定有其他的事情在瞞著他,像是她

隻是,張璟明顯不會告訴姚宗文,他這麼做的真實意圖,隻是推道:“就是這樣,我之所以這麼做,就是希望你們給東林黨惹麻煩,讓東林黨人的注意力完全放在這彈劾上。如此,他們沒心思關你們和熊廷弼的事情,專心在如何為他們洗脫消息,這樣沒有他們的反對的話。我再去勸陛下,才能讓陛下同意不在追究你們當初彈劾

“希望如此!”姚宗文聽後,點了點頭道,當然,在他心裏,依舊懷疑他們是不是被張璟利用了。

然而,不管是張璟利用他們或者不利用他們,隻要不讓他們丟官就行,而且,這事情又是變相給他們的死敵東林黨人添堵,姚宗文當然高興了。

若是可能的話,姚宗文還希望最好也讓那些東林黨人多吃些苦,姚宗文才會高興,所以當即決定按張璟得話去做。

事情就這麼談成了,連張璟自己都覺得有些快了,不過等姚宗文離開後,張璟想了想,也就明白了,兩人之間就是各取所需,自然談得很快。

張璟的提議,一來幫助姚宗文等人保住官職,二來又可以給他們找借口對付他們浙黨的死敵東林黨人,姚宗文自然答應的快了。

想來姚宗文回去後,和其他人提了,也會很容易逃好的,否則,如果沒有這個各取所需的基礎的話,恐怕就怎麼談都不會這麼順利了。

浙江都司,定海衛,舟山。

一名中年將領,手中握著一張兵部行文發布下衛所的文書,目光沉思,久久無聲。

這名中年將領叫張可大,字觀甫,家裏世襲南京羽林左衛千戶。

此時,張可大心裏,看著大海,思緒萬千。

倭寇,自戚繼光創立浙兵以來,雖依舊不斷自海上來襲,但已經不是以往那般凶狠,朝廷打擊倭寇,也不再是以往各地衛所兵馬不敢敵,聞倭寇之名,落荒而逃了的局麵了。

這裏麵,最大的原因,自然是當年強盛的浙兵,打得倭寇狼狽不堪的緣故。

隻是,時光荏苒,戚繼光死了,成建製的浙兵軍隊,在遼陽、沈陽失陷,渾河血戰以後,也沒了。

大明隻剩下那些當初隨戚少保立功的浙兵老底子的兵,成長為一個個身經百戰的中低層軍官,被朝廷分散於各地衛所之中。

然而,很顯然,這些出身浙兵的軍官曾經再如何輝煌,再如何熟悉浙兵的戰法、軍陣、訓練,但是能完全訓練出傳承自戚繼光的浙兵軍隊的,已經沒幾個人了。

而最熟悉浙兵構造的戚繼光的侄子戚金,也死在渾河那場血戰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