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承運皇帝,詔曰:上令,夔州衛石砫宣撫使秦良玉,速率麾下精兵,入京聽調。”
“臣石砫宣撫使秦良玉領旨。”
石砫宣撫司宅邸內,在傳旨的使到來後,秦良玉便命人擺上迎旨的香案等物,聽旨。
接了旨意,傳旨太監所傳的有些沒頭沒尾的旨意,也讓這個素有謀略的女人,有些摸不著頭腦。
不過,心裏麵,秦良玉暗中猜測可能是她兄弟秦邦屏、秦邦翰、秦民屏三人統率的白杆兵出了事。
她以為三位兄弟又沒能製約得住手下兵馬,又和其他各地討伐建奴逆賊的兵馬起了衝突,所以朝廷才會讓她秦良玉入京聽調的,為的就是希望她像之前那樣彈壓住麾下那幫精兵悍將,不讓他們在關外生事。
隻是,任憑秦良玉再如何猜想,都絕對想不到大明十幾萬兵馬,被建奴逆賊擊敗了,而讓她帶兵進京,不過是皇帝和內閣未雨綢繆,在遼東局勢還未徹底明朗時,先調來精銳,以備萬一的。
關鍵還是四川離關外遼東太遠,再加上這時候消息閉塞,信息流通的很難,可沒有後世的互聯網的便捷剛哈更想看走咯哦喲,任何地方出了事,網民們發給朋友圈就都知道了。
傳旨的太監把聖旨交給秦良玉後,看著秦家馬家人看著他不善的眼色,不敢多言,打了招呼後,便帶著隨行的錦衣衛,匆匆離開了。
來時,太監接了這外出宮門的活計,可是高興極了,一直在幻想著出宮宣完旨意後,仗著使身份,從各地撈銀子,然後四處玩耍,再回京的複命,
豈料,那太監路上聽隨行錦衣衛關於對他去見秦良玉的告誡,還有從其他路人處聽到的秦家和太監的恩怨,知道秦家討厭宦官,若是一個不對,可能還敢直接對宦官動刀,頓時,那太監為了保命,就沒了從秦家要錢索賄的心思。
於他而言,錢再好,還是命更重要,命都沒了,還要錢有何用?
否則,若是秦家人真動了刀子,他能逃得出去?
而且皇帝其他地方不調兵,隻尋川兵中的白杆兵,和浙兵戚繼光餘部,以秦家人被皇帝恩寵私的程度來看,真要得罪秦家,指不得皇帝也不會保他,能在宮裏混到出來傳旨的,這太監還是有點兒見識的。
看到傳旨的太監帶錦衣衛離開,秦翼明這才對姑姑道:“姑姑,這聖旨怎的這般沒頭沒尾?無緣無故,陛下為何還要再令我石砫調兵?”
“是啊,姑姑,兄長得不錯,陛下這旨意,下得實在有些沒道理。”一旁,秦拱明也跟著附和道自己的哥哥。
這二人都是秦良玉的侄子,已經在渾河戰死的秦良玉兄長秦邦屏的兒子。
秦家、馬家規矩極嚴,秦翼明、秦拱明二人業已成年,並且自幼便學習文武韜略,也曾跟隨秦邦屏、秦良玉上過戰場,在這個時代也算個大人了,所以他們二人在秦良玉麵前這種敢猜測上議的話,秦良玉並沒有怪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