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言者無罪(2 / 2)

就聽得,身為禦史的馮三元辯解道:“回稟陛下,自古言者無罪,我太祖高皇帝立國以來,更是廣開言路,不致使為人蒙蔽聖聰,當初我等言官風聞遼東密事,擔憂邊事,這才上書彈劾熊廷弼。今日,若查我等言官風聞密奏之舉,敢問他日還有何人敢上奏言路?若因此,致使陛下聖聰為人蒙蔽,則恐有禍國之憂,臣請陛下三思。”

完,馮三元轉頭又對以葉向高為首的一眾東林官員問道:“諸位大人此番要查我等為熊廷弼翻案辯護之舉,那我是不是也可以上奏陛下,查一查當初諫言舉薦袁應泰代替熊廷弼的那些人,看看他們與那罪臣袁應泰之間,在袁應泰為遼東經略一事上,有沒有勾結呢?”

這話,馮三元得擲地有聲,完全就是高舉言官進言無罪的大旗,任他們東林黨人怎麼彈劾,就是拿著這個大明製度的大殺器去反擊。

而聽了這話的東林黨人,卻是直接陷入沉默,雖然他們想要反駁,但卻什麼也不出口。

因為,若是他們敢反駁大明的言官製度,反駁言官風聞密奏有罪,那無異於將他們和整個大明的言官群體推向了對立麵。

而且言路可是黨爭的利器,如今的東林黨人,可是霸占了不少言官的位置,為的就是一旦對付其他人,就利用言路,將對方彈劾的十惡不赦,從而趕出朝堂。

倘若他們懷疑言官,那不就是否認他們自己,甚至於若是鬧得大了,導致他們風聞密奏的權利受到製約,那可就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了。

東林黨人不傻,不會丟了他們為了對抗其他黨派,千辛萬苦熬到今,才建立起來的言路優勢的。

看著殿下集體失聲的東林黨人,朱由校自己心裏都覺得好笑,以往最愛耍嘴皮子,沒有實際事例證明,就各種編撰幻想,利用言路彈劾其他人的東林黨人,在麵對涉及到他們在政治上至關重要的言路時,竟然這麼憋屈,看著就讓朱由校解氣。

要是自己受東林黨人威逼時,有忠心的臣子在朝堂上為自己辯解出氣,讓東林黨人無話可,那該多好啊……心裏麵,朱由校默默期盼著。

“葉卿,朕雖年幼,讀書不及爾等,但也知曉古人有言曰:‘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

朱由校正聲對葉向高道:“正如馮卿所言,太祖高皇帝廣開言路,是因為怕久在深宮之中,不知宮外事情,導致時間久了,被人蒙蔽,所以馮卿、張卿身為禦史,姚卿為戶科給事中,皆為朝廷言官,他們聽到遼東關於熊廷弼的流言,便上書彈劾,有何錯誤?而現在他們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於朝堂上向朕請罪,難道這也有錯嗎?”

聲音很大,而且朱由校的樣子也很認真,葉向高可不敢大庭廣眾之下,假裝沒聽到朱由校的問話,那樣的話,豈不是連他這個首輔也要在朝堂上犯欺君大不敬之罪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