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下了血本結交的東林黨(2 / 2)

而自漢代正統儒學成為封建王朝的統治基礎後,以孝治國,便是曆代封建帝王的所提倡的,朱由校作為子,自然得作為下表率。

所以,對於客氏,他肯定得尊重,不能輕易動她,否則便會被罵不孝。

並且,因為客氏是朱由校長輩的緣故,張嫣原本有的皇後在身份名義上的後宮之主的優勢,其實也不會比客氏大多少了。

故而,張國紀想用朱由校來震懾客氏,明顯機會渺茫,讓他覺得無力應對。

看著張國紀這般模樣,張璟自然是猜出他的想法,心中暗笑,自己還沒把朱由校和客氏的關係傳言告訴你了,若是你知道,也不知會有什麼表情呢?

當然,那傳言張璟自然不會得,畢竟太犯忌諱了,所以,張璟才會用“孝”這個話題,來提醒張國紀必須要注重客氏。

否則,若是張國紀對於客氏這個宮人,因為客氏身份,並不在意的話,那張璟顯然不能通過張國紀,來利用東林黨了。

“其實,辦法也不是沒有的。”眼看時候到了,張璟適時道。

“什麼辦法?”張國紀忙問道。

“既然宮裏咱們找不到人幫寶珠,那宮外就沒人了嗎?”

“宮外?”張國紀喃喃自語,突然眼神一凜,像是明白了什麼,拍手道:“確實是好計!”

而後張國紀又像是無師自通一樣,興奮道:“近日我和禮部的孫尚書,兵部的楊都給事中等人,都是一見如故,深知這些東林賢君們嫉惡如仇的脾氣,可惜適才你來時楊事中剛走,否則,那時候就順便告訴楊都給事中就好了,他一定會想辦法幫助寶珠的……”

“敢問伯父,這孫尚書可是禮部尚書孫慎行?”張璟不確定道。

大明有給重臣加尚書銜的傳統,好讓對方在外行事方便,有更多的自主權。

因此,若是有人額外加的禮部尚書銜,來向張國紀傳授冊封國丈細節,那也不一定,張璟也是害怕認錯了人,才特意問的。

“自然是淇澳先生。”張國紀應道。

“那兵部的楊都給事中是?”張璟又問道。

“楊都給事中,名為楊漣,莫看其隻是正七品官,可是其不畏強權,剛正直諫,乃是東林大賢之君!移宮案時,若非有文孺之功,恐怕就要讓那害死孝和皇後的妖妃李氏,垂簾聽政,把控朝堂了!”張國紀一臉仰慕的道。

那樣子令張璟有些看不下去,直欲作嘔,知道您老粉東林,可也不用這麼做作吧!

不過,這也讓張璟明白,來時見到和張國紀聊,那個表字“文孺”的家夥是誰了!

原來是後世有名的“東林六君子”之一的楊漣啊!

而張國紀口中的孝和皇後,乃是皇帝朱由校的生母王氏,其在光宗朱常洛還為太子時,便在東宮薨了,她的諡號是朱由校登基後,就立馬上的。

宮中傳言,王氏是被移宮案時的朱常洛寵妃李選侍,淩辱、毆打致死的,而這李選侍,便是後來撫養朱由校的養母。

同時,李選侍更是被移宮案時,被東林黨人強行請她出乾清宮,並從她身邊,奪走朱由校的李妃,也就是張國紀口中的妖妃。

怪不得!

記得史書就過張國紀和楊漣走得近,沒想到現在張國紀剛剛發跡,人家就跑來結交了。

至於張國紀話裏的孫慎行,其字聞斯,江蘇武進縣人,現為禮部尚書,因其號淇澳,故而稱其為“淇澳”先生。

而楊漣,字文孺,號大洪,湖廣應山縣人,現為兵部都給事中。

莫看都給事中才七品官職,但權利不,其有兵科諫言、監察之責,可輔助皇帝處理兵部奏章,稽察兵部事務。

孫慎行和楊漣,都是東林黨除了入閣的閣臣之外,在外朝的名望人物,也是東林黨的中堅人物,朝中幹臣。

並且,這二人一個實職尚書,一個實權監察官,都是實權派,換而言之,他們這次結交張國紀,也是下了血本了。

若非是派內閣閣臣結交張國紀犯忌諱,恐怕不得東林黨敢直接派首輔葉向高來結交張國紀。

怪不得後來張國紀一直交厚東林,除了本就對東林有好感,人家這麼看得起他,還不得死心塌地結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