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意向初定(1 / 2)

大國什麼都好,忠實勤快,就是有點小家子氣。

趙紅兵安撫了大國,說已經有辦法,生意馬上就要做成,然後帶著大國去跑客戶。

他的客戶就是狗哥幫忙收集的那些信息。

這些都是私營企業,他們在海城設立辦事處采購處,然後從那些國營商業大站手底吃點殘羹剩飯,論經濟實力可能上不了台麵,卻是趙紅兵的主要目標。

趙紅兵的第一筆生意已經很明確,就是做倒爺,從國營五交化公司拿出貨來,然後加價賣給下家。

聽著很簡單,實際上操作難度不一般。

不過趙紅兵已經成功了一半,最困難的拿貨問題即將解決,接下來就是尋找下家。

尋找客戶也不是那麼簡單,必須定位準確,首先國營單位排除,一方麵國營單位自有門路和進貨渠道,不一定願意和他打交道;另一方麵和國營單位做買賣也談不到好價格。

零售客戶也排除,在趙紅兵的事業規劃中,第一桶金要求快、狠、準,零售雖然可能賣到高價,但不符合他的計劃。

一開始,趙紅兵的定位就在那些私營企業身上。

這些企業拿貨困難,拿貨價格也往往比較高,趙紅兵想賺取快速利潤,找這些人準沒錯。

但也不是說找就能找到,這個時代雖然已經高喊改革開放的口號,但無論是政策還是人們的思想,都還沒有做好完全開放的準備,私營經濟雖已抬頭,但還半遮半掩,前幾年還有一個專門的罪名叫做“打擊投機倒把”,誰也無法準確定位這個罪名的範圍,要真正論起來的話,所有低買高賣的貿易行為都算得上投機。

所以,私營企業和國營單位打交道做生意總是有點放不開手腳,大部分總喜歡掛靠一些公家單位,以求穩妥。比如從五交化倉庫拿貨的那些貨主,如果從合同上查找,隻會找到某某供銷社某某商品站,不容易發現它們身後其實是一個個私營老板,這也是趙紅兵委托狗哥直接從那些貨車司機身上下手的原因。

這樣找到的信息,絕對準確,也絕對符合要求,遠比趙紅兵自己滿世界亂找靠譜。

趙紅兵帶著大國一天就跑了二十多個聯係方式,其中有五家已經離開了海城,臨時辦事處也已經撤銷,剩下的還有兩家找到地方卻沒找到負責人,剩下的十幾家趙紅兵都見到了主事者,其中有七家當場表示隻要價格合適絕對有訂貨意願,還有幾家說考慮一下,最後趙紅兵總結,應該有3-5家有希望做成第一筆生意合作。

最有希望的是一位潮州老板,在這家公司的辦事處,趙紅兵見到了老板本人,正好他也是為了這個月的訂貨會來到了海城,如果趙紅兵遲來一天,他可能就離開了。

兩人相談甚歡,這個潮州老板在深市開公司,實力不錯,最重要是他要的貨不是太緊俏的家電日用之類,他主要做五金建材生意,趙紅兵前天喝酒時已經和五金組的曾經理大致聊了一下,這些貨品他有把握弄出來一些,隻是多少問題。

潮州老板姓林,說話很痛快,當場拍板,隻要趙紅兵能搞出貨品,他直接以訂貨會市場價的上浮百分之十價格收貨,而且是有多少要多少。

對於這些私營老板的收貨價,趙紅兵已有一定了解,並沒有為林老板上浮百分之十的價格欣喜,隻說他先搞定貨源,等貨確定後,再具體談價格。

林老板也是很有經驗的商人,從無到有白手起家,看人做生意很有一套,見趙紅兵雖然年輕,但說話穩重,滴水不漏,覺得不能像對待一般嘴上無毛的後生仔一般輕視,於是笑道,那是當然,先搞定貨品,隻要有貨,價格好商量。

將客戶跑完後,趙紅兵又回到了訂貨會場,觀察這兩天的情況,果然,情勢有變,訂貨會從第三天開始,一掃前兩天低迷的成交氛圍,每日都是爆量交易,而且大部分貨品價格節節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