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析德彪西《鋼琴練習曲》第一集中的術語特點(1 / 2)

淺析德彪西《鋼琴練習曲》第一集中的術語特點

大師·名曲

作者:葉妮

德彪西作為印象派代表人物,善於用音樂表現運動中的光與色的瞬間變化。他的音樂神秘、朦朧、飄渺,在音響效果上與之前各時期作曲家大有不同。

《鋼琴練習曲》創作於1915年,是他最後的鋼琴作品,晚期代表作品之一。光色性、片段性和多層次性的音樂特點在這部作品中仍然存在,這也成為德彪西練習曲主要的技術課題和練習目的。這些特點直接或間接的通過術語標記表現出來。

德彪西在譜麵上標記有各種術語,數量之多,內容詳細,為演奏者提出了明確而且詳盡的演奏要求。對於演奏者來講,譜麵術語是獲知作曲家想法和意圖的重要依據。德彪西將自己的目的和要求用詳盡而考究的各類術語表現出來,為演奏者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使之成為指導演奏的重要材料。對於演奏,我們要做的是如何通過正確的分析和理解,將譜麵符號轉化為實際的音響。因此,對譜麵術語記號的性質和內涵進行正確的分析和理解是演奏德彪西作品要經曆的一個必須而且重要的環節。

在德彪西練習曲第一集中,譜麵術語標記較多。從對演奏不同方麵的要求上來看,術語大致可分為五類:一是關於力度的術語;二是關於感情的術語;三是關於速度的術語;四是關於觸鍵指示的術語;五是少量關於踏板的術語。後麵兩類在譜麵中出現較少。

下麵筆者將結合練習曲第一集中所出現的術語(包括標記),從術語的多涵義性、形象性以及各類術語間的相互結合這三個特點分別進行說明。

一、術語的多涵義性

德彪西在選擇術語時非常考究、仔細,“他設法盡可能地用最簡練的詞彙表達最豐富的音樂內涵。”(徐潔.德彪西《鋼琴前奏曲》力度解析[J].天津音樂學院學報(天籟),2003,(4):28.)因此,德彪西的術語除了術語本身的意思以外,還-具有內在的多涵義性。

例如力度標記。德彪西的力度標記,除了表現音量上的變化以外,還能達到表現音樂色彩明暗對比以及區分織體聲部層次的目的。在很多時候其內在的涵義常常還重於表麵的意義。

譜例1:第二首練習曲21小節24小節

在譜例1中,這IN;J、節力度標記是從p-pp-p-pp的進行。這裏作者的意圖不單單是要求演奏者做出這兩種音量上的強弱變化,更重要的是要表現小節間色彩明暗的對比。21-22、23-24小節分別是表現色彩由明到暗的轉變。“色彩成為力度表現的目的……力度表現為色彩服務,兩者密不可分。”(徐潔.德彪西《鋼琴前奏曲》力度風格的演奏詮釋[J].黃鍾(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3,(3):71)因此,在演奏時,演奏者要將更多的精力放在表現色彩的遞變上,而不單單在隻注重音量的變化上。

再例如重音符號“_”。“這個標記是最輕微程度的著重記號”,也是在德彪西練習曲第一集中出現最多的著重記號。“它的意思是稍稍突現於周圍的音。”(徐潔.德彪西《鋼琴前奏曲》力度解析[J].天津音樂學院學報(天籟),2003,(4):24.)除了在音量上的突現以外,德彪西還常用“_”勾勒出織體間旋律的線條。因此,在演奏時除了注意重音記號在力度上的突出以外,還要注意重音與重音之間句子的聯係,做出流動、延續的旋律線條感以及織體間各層線條的關係,要注意音色上的區別,例如譜例2裏。

譜例2:第一首練習曲17小節28小節

此外,“德彪西的術語常常一個術語本身就涵蓋了速度、力度、情緒、色彩等幾個方麵的多重性涵義。”(徐潔.德彪西《鋼琴前奏曲》力度解析[J].天津音樂學院學報(天籟),2003,(4):28.)例如“cedez”,這是一個法語詞彙。它時常出現在段落或是句子問,在速度、色彩、情緒、力度、節奏等方麵有較大對比的銜接處。例如譜例3.4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