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互聯網金融如何“玖富”?(1 / 1)

互聯網金融如何“玖富”?

互聯網

作者:甘露

互聯網金融很熱,但還處於探索的路上。

先來看一組央行數據。央行征信係統裏有8億人,其中3億人有銀行信用卡和信貸記錄,剩下5億人的記錄屬於空白。頭疼的是,由於很多模式都是固定的,現在銀行、小貸公司、擔保公司、P2P公司等,全部做的都是那3億人的業務。玖富CEO孫雷意識到,不能依靠傳統的信貸政策進行評估來做P2P,傳統信貸政策評估效率慢,客戶群受製約,對產品創新產生了影響。就在前不久全球最大P2P平台Lending Club成功上市,市值85億美元,強烈地衝擊了國內行情的痛處,給整個市場開拓剩餘這5億的藍海市場指引了方向。

首先革新的就是產品互聯網化和數據驅動。在孫雷看來,數據驅動是必須要攻關的一門功課,要建立真正的數據驅動的風險審批的政策,否則中國的P2P大部分都還以高成本的方式來進行,這種成本結構很難盈利。

互聯網金融的眼睛是要從傳統金融機構身上解放出來,運用到互聯網思維中去。觀察就會發現,現在某些客戶群體沒有銀行信貸記錄,但是有淘寶網購記錄,有網絡社交關係,這些能形成完整的網絡軌跡。可絕大部分P2P公司主要經營線下的信貸服務,很少為網民提供相應服務。所以互聯網金融機構真正需要去開辟的正是那些傳統金融機構沒有覆蓋的客戶群體,利用互聯網特性與大數據分析,結合客戶的網絡數據,對其評估,據此開發相應的產品。玖富網之前推出的“閃銀”是個典型的例子,這款產品完全基於移動互聯網應用,隻要客戶有微博、微信等賬號,就可以在用戶的手機上“閃電”評估,出示具體分數,據此能拿到多少錢。

客戶群體發生了變化,緊跟著效率能否急速提高,是否能有效規避管理風險,是否應用了更小投入的傳播方式?這是一個整體變形的過程。

從尋找一個信貸客戶,到最後的收款完成,整個鏈條非常長。按照互聯網開放生態的思維,玖富提出“生態鏈獲得”的市場化模式。開辟線上與線下流量入口,用互聯網思維與客戶互動,而不是大量投入人力來找客戶。具體涵蓋154個線下合作商、互聯網合作商,以及移動互聯網的垂直合作夥伴,支付公司、保險公司、擔保公司、與貸戶催收的律師事務所。

如此一來,就形成貸前:大數據征信(wecash)、向陽花(向玖富提供信貸客戶,類似於玖富的供應商);貸中:保險公司、第三方支付公司、銀行資金托管;貸後:合作的律所整體全鏈條。將客戶在互聯網金融中的行為“眾包”給相應機構,以此模式為小微客戶和個人客戶提供開放式、去中間化的服務。

當然,這其中最重要的還是安全性。玖富提出“大係統小網站”的概念,通過建立足夠強大的中央係統,把金融環節的中、後台支撐住,以此來應對互聯網跨地域、跨省市、跨時間的金融需求,解決數據災備、黑客攻擊等問題。

當互聯網金融真正開始擁抱互聯網的時候,此時移動產品的應用前景更是誘人。目前很多公司已經開始涉及移動金融,做手機應用、購物站點、微信號等,總的特點是把移動端當做訪問端口來使用。從玖富目前的幾個產品來看,“悟空理財”利用的是移動互聯網、大眾社交關係的傳播性,獲取用戶的數據,實現客戶的便捷理財。該產品上線第一天交易額便達到了100萬元,7天突破 1000萬元,23天累計交易額過億。

可以預計,在未來互聯金融的發展中,如果技術、產品與定位、模式跟不上,或者隻是模仿傳統的線下公司,那結局將是快速失去競爭力。隨著技術和產品以及商業模式的突破,這個領域也到了洗牌升級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