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當初在製定太平洋島鏈計劃的時候,唐健就曾經專門研究過呂宋(菲律賓),婆羅洲(今加裏曼丹島)等南海上的大小島嶼。關於蘭芳國的事情,還是教育部長梁啟超特地告訴他的,1905年時,梁啟超曾在《新民叢報》63期發表了《中國殖民偉人列傳》,從此之後,蘭芳共和國的事情就為華夏人所知,當然這裏的所知,是說部分人知道,像唐健此類的,華夏國內大部分人根本就不知道蘭芳國的存在。
紅姨說到這裏,不禁暗自垂淚,哽咽的說不出話。
唐健歎了一口氣,說道:“蘭芳共和國,全稱為蘭芳大統製共和國,是1770年(清乾隆四十二年)到1885年之間存在於南亞婆羅洲(線印度尼西亞占據稱為加林曼丹島)上的華人國家,創立者為廣東梅州羅芳伯,因為第一任總長為陳蘭伯,第二任總長為羅芳伯,是名為蘭芳,隻不過後來被荷蘭人所滅。”
紅姨驚訝的說道:“你怎麼知道的這麼清楚?”
唐健微微一笑,說道:“我識得幾個字,對南洋諸島比較有興趣,所以專門研究過,對蘭芳國的曆史還是知道一二的。”
其實,唐健對於蘭芳國的認識不隻是這些,唐健所說的這些話並沒有半句虛言,他的確是對南洋諸島比較有興趣,當然,他是為了華夏的國防建設需要,唐健的確是認真研究過。
在婆羅洲之上很早就有了華人定居生活,從事貿易的占大多數,他們往往組成自己的公司,以羅芳伯為首的南方公司就是其中的一個。由於當時荷蘭等西方殖民者對南洋的侵略加劇,羅芳伯順應時勢和當地華人以及落後民族為保護自己生存權力的要求,於1770年建立蘭芳共和國,定都東萬津,他也被擁戴為大總製。
在南洋眾多的國家之中,羅芳伯按照中國的傳統,建元蘭芳,並效仿西方當時才剛剛出現的民主製,規定國家的大小事情都必須谘詢人民群眾之後才能施行。
最難能可貴的是,羅芳伯沒有稱帝,帝製自為,更沒有稱王(隻是對當地土著稱王,對清朝仍然稱為蘭芳公司),蘭芳國共和國成立不久之後,羅芳伯就派人趕到北京向當時的清朝中央政府彙報情況,並進貢方物,覲見乾隆皇帝,請求稱藩,並想將西婆羅洲這塊土地納入清朝的版圖,但當時的乾隆皇帝卻不予理睬,乾隆高傲的認為這些人都是天朝棄民,更沒有采納羅芳伯的建議,將婆羅洲納入清朝的版圖之中,不得不說是一個遺憾。
蘭芳國的建立比美國還要早六年,比華盛頓1787年當選為首任總統並實現聯邦的美利堅合眾國的共和體製還要早11年,這在華人海外殖民史中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跡,同時也是一個被大多數人遺忘的奇跡。
但是蘭芳共和國的發展壯大遭到了西方殖民者和依附於他們的南洋落後民族的妒恨,隨著清朝逐漸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蘭芳國堅實的後盾無法為其提供幫助,失去了支持的這個在異域建立起來的華人小國,遭到荷蘭殖民主義侵略軍的進攻。
當時蘭芳共和國全體民眾進行了頑強的抵抗,最終因武器太差以及遭到了當地土著的出賣,這個華人小國不幸滅亡,總共也隻是存在了110年而已,但是這個記錄,比中國大陸曆史上曾建立的政權要久的多,後來婆羅洲由荷蘭轉給印度尼西亞,改名為加裏曼丹島,這些就是後話了。
總之,蘭芳共和國可以說是華人在南洋殖民史的驕傲,同時也是海外華人苦痛的開始,因為從那個時候,南洋諸島上的華人地位日趨低下,受盡了壓迫。
紅姨拭幹了眼淚,說道:“我們蘭芳蠻就是蘭芳國的後裔,六十多年前,荷華戰爭,荷印政府派安特生領兵入侵婆羅洲,將華人殖民地全部消滅,期間,我們蘭芳國多次起兵反抗,但是因為武器落後,加上當地土著的忘恩負義,協助荷蘭洋毛子驅逐華人,我們蘭芳人寡不敵眾,隻能敗退,而當地的土著在得到了荷蘭洋毛子的支持後,對婆羅洲內的華人大肆屠殺,完全忘記了當初是我們蘭芳給他們提供了庇護,這些土著才得以幸存到現在,可是,他們卻聯合荷蘭洋毛子來反抗蘭芳,唐先生,你知道麼?我們蘭芳人足足有數萬人死在了當地土著的矛槍和荷蘭洋毛子的槍炮之下,當時,蘭芳後裔死傷殆盡,血流成河,屍體堆的都有小山那麼高!在當地土著和荷蘭洋毛子的聯合鎮壓之下,我們這些蘭芳人隻要逃離婆羅洲,很多人都逃亡了馬來、吉隆坡等地,而我們蘭芳蠻就是其中的一個小分支,在祖國拋棄,有家不能回,又無法回到婆羅洲的情況下,我們隻能流落在南海之上,做起了海盜的營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