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歐洲各國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激烈的時候,唐健在華夏國內大肆擴展軍備,在短短四年的時間裏,華夏陸軍的總兵力便已經達到了一百萬,並且數量還不斷在增加中,其中,裝甲部隊的兵力超過十萬,坦克的數量在不斷改進的基礎上也已經達到了三百輛。

取得發展最快的是空軍部隊,在唐健的授權之下,柳文清大肆招募飛行員,在四年之中,空軍的合格飛行員已經達到了八百餘名,除了防衛本土的飛機有一百架之外,可用於執行海外任務的飛機更是達到了三百架,這比唐健的預期要整整多出了四倍,其原因主要歸功於華夏快速發展的工業水平。

因為歐洲各國矛盾的激化,幾乎所有的西歐國家都在瘋狂擴展軍備積極備戰,而華夏武器的科技水平遠遠領先於其他國家,所以在這期間,超過十五個國家向華夏購買了最新的軍火產品。

華夏國內幾乎所有的工廠都在日夜趕工才能勉強供應上西歐國家的強大需求,這也直接導致了大量的外彙湧入華夏的財政部,從巴肥特每天笑的幾乎看不到眼睛的肥臉就知道,他廝昨天又接到了那個國家的大批訂單了。

作為華夏財政部的官員們可算是累壞了,但是沒有一個人抱怨過,即使每個人都已經是眼珠血絲滿布,眼袋低垂,但是對於數錢數到手抽筋的生活,從他們興奮放光的眼睛中就可以看出來。

他們是痛並快樂著!

當然,取得長足發展的還是太平洋艦隊,經過接受日本歸國艦隊的三艘戰列艦後,華夏太平洋艦隊就擁有了除了無畏號的九艘龍威級戰列艦。

而在1908年初,華夏的第二艘無畏艦在福州海麵下水海試,並在一個月之後正式服役,而進入1908年之後,華夏的造船工業就完全進入了黃金時代。

東南沿海各海岸港口城市終日可聞“呯呯砰砰”的金屬敲擊聲,那是船塢內的工人正在賣力的打造新艦,就算是深夜,遠遠看去,依然可以看到船塢中電焊的火光四現,讓半個城市亮如白晝。

四年的時間裏,海口、福州、高雄、威海衛、旅順等軍事港口內相繼打造出了數量眾多的艦隻,如果小型的戰艦不計在內的話,那麼在四年的時間裏,華夏共建造出了三艘新的無畏艦,兩艘超無畏艦,兩艘高速戰列艦。

至此,華夏總計擁有了超過十八艘戰列艦的一支強大海軍,這樣的一支海軍,已經可以排在英德美之後,正式成為世界第四大海軍。

其中有一艘在建的超無畏號被唐健勒令停止建造進度,並將已經安裝上的一門主炮拆卸下來,唐健有感於國際局勢的變化,命令田阿登將這艘超無畏艦改建成實驗型航空母艦。

為了配合航空母艦的出世,唐健按照一支航母戰鬥群的規模和編成,給這艘即將完成的航空母艦配備了四艘高速巡洋艦,三艘反潛驅逐艦,三艘潛龍三代攻擊型潛艇。

事實上,這幾年以來,潛艇的發展也是日新月異,第一代潛龍級潛艇於1907年的年底就正式退役,取而代之的是正在大規模建造的潛龍二代潛艇,並且在1910年的夏天,太平洋艦隊擁有了超過四十艘的潛龍二代潛艇,並已經開發出了十艘潛龍三代潛艇。

潛龍三代潛艇性能優越,是第一代和第二代潛艇無法比擬的,但是由於造價過高,所以並沒有大規模量產,並且當初潛龍三代潛艇正是為了適應航空母艦編隊而專門打造的護衛型攻擊潛艇。

不過,在歐洲陰雲的籠罩之下,華夏國內的並不是一如既往的平靜,在1908年5月11日,華夏建國元勳聶士成在日本東京病逝,享年七十二歲,1908年8月25日,華夏另一位建國元勳孫萬齡舊傷複發,醫治無效,在武漢逝世,享年六十五歲。

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裏,兩位開國元勳相繼離開人世,華夏百姓悲慟不已,紛紛湧上街頭祭奠,唐健同樣傷心不已,為兩位老元帥舉行了隆重國葬,宣布在武漢為兩位開國元勳立碑紀念,並在兩位元勳曾經奮戰過的地方建立祠堂,唐健親自在兩位開國元勳的紀念碑上提文。

聶士成墓前,唐健在兩側立柱上寫道:勇烈貫長虹,想當年馬革裹屍,一片丹心忍作怒濤飛海上;精誠留碧血,看今日蟲沙曆劫,三軍白骨悲歌樂府戰城南。橫額是“生氣凜然”。

孫萬齡墓前,唐健題詩一首:將軍驅騎刀光閃,白馬雄戰後世瞻,孫帥當年激揚處,多少日寇野魂寒。(紀念當年孫萬齡甲午戰爭期間在白馬河以少勝多成功阻擊日軍,也是甲午戰爭以來的首次勝利,大家要是不記得,可以看下威海衛保衛戰那幾個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