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戰略大迂回(2 / 2)

袁世凱的北洋新軍經此數戰,他的嫡係精銳損失頗巨,可謂是元氣大傷,如今的袁世凱怕是再也不敢叫囂揮軍南下了。

此時此刻兵威正盛的南方軍也已經有完全有實力揮軍北上,越過長江,直抵直隸北京!

唐健笑著說道:“嚴先生,你先坐下,現在馬上召開最新軍事會議,主要討論的是反攻北方的問題!”

“好啊,好啊!”眾人鼓掌齊呼。

待嚴複坐下之後,唐健拿起炭筆,在巨幅地圖上花了兩個大大的箭頭,一個是從湖北武昌繞道陝西,抵達鹹陽後轉道山西太原,最後直達北京;另一個是從福州沿海岸線一路北上,直達直隸秦皇島!水陸兩路大軍,雙管齊下!

大部分軍官對第一條反攻線路都沒有異議,此時荊州大捷,漢口以西的北洋新軍已經對南方軍構不成威脅,剛好可以避開中路河南守軍以及東路曹錕大軍,從陝西北上。

隻是對於第二條反攻線路,很多人都表示不理解。

古往今來,派兵布陣,最好的辦法是合軍一處,擊中精銳猛攻一處,這樣才能發揮大兵團作戰的威力。

而分兵兩處,這不是自我削減力量麼?而且此時直隸省內至少有八萬北洋新軍精銳,這樣硬碰硬著實不太明智,雖然現在南方軍實力大增,擁兵二十餘萬,北洋新軍精銳受挫,但其主力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要知道,袁世凱真正的精銳都圍繞在直隸省內。

所以充其量算起來,南北現在處於一種實力剛好平衡的狀態,隻要有一方稍微失誤的話,那麼南北局勢又會撲朔迷離,時局難料啊。

嚴複也有點看不懂,便問道:“司令,這是何解?”

唐健放下手中的指揮棒,微微一笑:“我把這種反攻方式叫做戰略大迂回!”

“戰略大迂回?”嚴複低聲重複道。

底下的一些軍官紛紛抓著後腦,疑惑不解。

唐健見眾人不解,便解釋道:“我想給大家講一個故事,講完之後大家應該就會明白了!”

“我所說的這種戰略大迂回曾經在曆史上出現過,在公元1216年,成吉思汗在臨終之際,就曾提出利用金和南宋的世仇,借道宋境實施戰略大迂回,從而一舉滅金滅宋的戰略決策!”唐健侃侃而談。

嚴複點頭稱道:“不愧是一代天驕,果然大手筆啊!”

“製定符合一定戰爭階段要求的作戰原則,是實施戰略大迂回的關鍵!”唐健頓了頓,繼續說道:“成吉思汗的這種構想就是基於當時蒙古軍和金朝割黃河對峙這一戰場態勢的產物,蒙古軍避開了南宋的長江防線,首先攻取了川滇,然後從後方攻打長江中下遊的重鎮襄樊。與此同時,蒙古軍還派出另外一支軍隊,從金沙江的上遊麗江攻打大理,企圖繞道雲南,直達川南!”

唐健笑道:“嗬嗬,不過,這次他們的進攻失敗了。”

“但是在九年之後,忽必烈興兵十萬,第二次對南宋實施戰略大迂回戰略。這一次,蒙古軍橫渡金沙江,攻麗江、大理、昆明,滅大理後西取吐蕃,從西線包抄了南宋!”唐健指了指地圖上西藏的位置。

“然後,蒙古大軍兵分三路,這一次直接自陝西攻入成都攻川東,一路自南向北攻潭州,一路自河南以南攻鄂州,這一次就緊緊掐住了南宋的脖子,而南宋政權很快就滅亡在了蒙古鐵蹄之下!”唐健單拳握緊道。

嚴複點頭,說道:“司令,我明白了!”

唐健開了一個玩笑:“大家明白了沒有?要是沒明白的我可以再講一遍,要不然連軍事指揮官都不明白,還怎麼指揮作戰啊?嗬嗬!”

中軍官都是會心的一笑,他們知道每次唐健在召開軍事會議的時候,總會開幾個小玩笑活躍一下緊繃的氣氛。

“此次作戰我們采用的是戰略大迂回和戰略大縱深相結合的作戰方法!從戰略大縱深的方位來看,當年蒙古軍是逆時針方向從西北到東南縱深包抄敵軍,而我們呢,是東西兩路大軍,一路從鄂北沿陝西、山西北上,一路從福州沿海岸線北上縱深包抄北洋新軍,兩軍合圍,聚殲袁世凱於直隸!”唐健兩手合攏,做了一個合圍的手勢。

“好啊!嗬嗬,以前是蒙古鐵騎從這種戰略手段自北向南推翻了南宋政權,這一次,我們要自南向北推翻以袁世凱為首的傀儡清政府!”嚴複擊掌說道。

“不錯!推翻袁世凱,推翻清政府!”台下軍官頓時戰意昂然,紛紛揮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