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最後的戰鬥(四)(2 / 3)

從種種跡象來看,唐健絕對不是普通人,那麼剛剛的那個爆炸就有可能是唐健帶人去做的破壞。唐健既然有時間去幫北洋水師破襲陸上的日軍,那麼夢兒一定是平安無事了。

唐健在岸上破壞了日軍的指揮部也就等於是說減輕了北洋水師來自港口上火炮的壓力,這十分有助於水師從北口突圍。

鄧世昌立即下令:整個艦隊想北口突圍,擱淺的軍艦就地炸毀,不給日軍留不給日軍留一點可用的東西。

劉步蟾上前一步:“大人,我們何不堅守待援,相信李大人已經派援兵南下,這幾日怕就到了。現在突圍出去也是送死,旅順已經失守了,北方隻有旅順有容納水師的船塢。就算突圍出去,北方去不了了,南方的福建,你說靠我們這點的補給,夠到福建麼?而且,就是因為威海衛港口水域麵積狹小,日軍的聯合艦隊才無法在港口內展開,發揮他們的火力,這樣不是更有利於我們麼?”劉步蟾越說越是激動,他已經做好了堅守威海衛的心理準備,就算最後彈盡糧絕,也要堅守到最後一刻。

一向果斷的鄧世昌在這一刻猶豫了。到底是堅守待援還是突圍而出?

堅守待援,一旦威海衛城的日軍陸軍第二軍集結休整完畢,再加上封鎖在威海衛外海的日本聯合艦隊。倘若兩軍水陸夾擊,援軍未到,那北洋水師就有全軍傾覆之危。

朝廷花費無數,曆時十數年建造起來的北洋水師豈不是要一朝覆沒?

北突而出,旅順已被日軍占領,整個北方已經沒有可以容納“定遠”、“鎮遠”這樣的鐵甲巨艦維修停泊,逃亡福建?水師各艦損傷各有不同,給養也不充分,這樣貿然南下,還要冒著被日軍在寬闊的海麵追擊堵截的危險,而且並不能一定能夠到達福州。

在這一刻,鄧世昌陷入了兩難的境界,到底是堅守守還是突圍?

就在鄧世昌猶豫不絕的時候,不久前偷襲入港的幾艘日軍魚雷艇被擊沉三艘,另外兩艘傷重而逃。不過,北洋水師同樣損失慘重,“威遠”,“寶筏”先後沉沒,北洋水師的實力再次被削弱。

鄧世昌麵色陰沉,指揮“定遠”和其他各艦再次錨泊在劉公島,搶修損傷的幾艘軍艦,同時加強南口和北口的警戒。

接近日出的時候,劉步蟾、林泰曾、楊用霖等北洋水師的管帶進入劉公島的水師學堂一起力勸鄧世昌。

最後,幾個時辰之後,雙目布滿血色的鄧世昌宣布:北洋水師堅守劉公島,就算戰之彈盡糧絕,也要等待朝廷援軍,不讓日本人輕易再寸進一步!

.........

北京紫禁城

北方的冬天特別的陰冷,北風呼嘯,寒風刺骨,隻要一張嘴,冷冽的寒風就會灌進喉嚨,這一天的早晨,北京城的上空陰沉沉的,絲毫看不到一點陽光。

光緒帝端坐在九尊龍椅之上,慈禧老佛爺斜躺在龍椅後屏風內,似乎是天氣太冷,慈禧的身上披了一件貂皮坎肩,聽說是李蓮英從東北快馬加急送回來的,慈禧很滿意。

此時,不少年紀大一點的老臣已經臉色發青,牙齒打架。的確,這樣的天氣跪在大殿之上整整一個早晨,就算是血氣方剛的年輕人也吃不消,更不用說這些頭發花白、兩鬢斑白又縱欲過度的幾個滿清貴族。

隻是,老佛爺一直沒有發話,沒有一個人敢站起來,就算是雙膝已經麻木的沒有直覺了。而在眾臣的右首處,一個年逾古稀、頭發花白的老臣一臉的陰沉,同樣跪在地上不敢起身,隻是他的臉色不是發白,而是一種怒極的潮紅,他就是北洋大臣李鴻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