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豐島驚變(1 / 2)

“少爺,朱來傑來電報,朝鮮政府乞求大清出兵助平東學之亂,袁世凱已經發電報催促李鴻章何時派兵,朝廷這幾天在帝黨們的壓力下,馬上就要派遣第一批先遣部隊進入朝鮮!”李蓋茨將電報上的內容一口氣讀完,然後迫不及待的看著不遠處的唐健。

唐健陷入了沉思,這東學黨的發展也太快了,短短時間內就連克朝鮮南方三大要地,現在基本上朝鮮的南方已經陷入了東學黨的控製範圍,以腐敗軟弱的朝鮮政府已不可能擋的住如此龐大的農民起義。

東學黨發展的愈快,也就意味著日本不久也要入兵朝鮮,大清的幾個營遠遠不足以和準備充足的日軍相抗衡,唉,北洋艦隊啊,我拿什麼拯救你!

唐健斜眼看了下桌上的那兩份再次被駁回的建議,一份是無線電裝備計劃,一份是新式魚雷改造計劃,該死的,巴肥特去陝西這麼久了,叫他去談關於並購神府煤田的事宜,到現在還沒有回音,這個時代的通訊設備就是差啊,我還等他快點把山西的大同、陽泉、平朔等煤田開采出來呢!

少爺我現在缺錢啊,雖說打著李鴻章李中堂興洋務的招牌,可是大清中的那些頑固派真的不是一般的頑固的,說什麼大興土木損害祖宗風水,煙囪高樹,有傷風化,到現在被當地的地方官和村民阻撓遲遲不能開工。

地方官嘛,好解決,在那時銀子是最好的叩門磚,再加上李鴻章這塊免費招牌,解決倒也容易,倒是那些愚民有點棘手啊,人家的祖墳在那裏,問候人家的祖宗肯定要經過他們的同意。

……

丁汝昌此時在劉公島的指揮部中走來走去,一張清瘦的臉上愁雲滿布,他沒有想到,同時也令朝廷沒想到的是:由直隸提督葉誌超和太原鎮總兵聶士成率淮軍精銳2500人於6月6日在朝鮮牙山登陸,進入朝鮮鎮壓起義,很快的在招撫的政策下,起義是很快就被鎮壓下來了,還和那些東學叛黨達成了全州和議,。可那些東洋人就是不聽勸告的一直增兵從仁川登陸,現在已經有萬餘人,完全超過了我大清駐朝軍隊,現在中堂大人想從朝鮮撤兵如同騎虎難下。

無法,在朝廷和那些該死的清流派的合力敦促下,李中堂隻好下令增兵,由我北洋水師負責護航的平壤運兵船。不過,李中堂在電報中強調不要和東洋人的艦隊起衝突,免得他懇求花旗國和大不列顛兩國出麵的調停失敗,引起中日兩國交戰。

現在的中堂大人是不想引起戰爭,起碼北洋軍是經不起消耗的。

丁汝昌明白李中堂的苦心,這北洋軍和北洋水師可是他老爺子花了四十年的心血才建成的,如果現在和日本起衝突,兩國交戰,戰鬥力最強的北洋淮軍和北洋水師一定會首當其衝。

不管戰果如何,北洋軍和水師必定會有一定程度的損傷,這樣中堂大人在朝廷的說話的分量就小了,那我們這些漢人當官的就要再次被那滿人親貴欺壓,漢人好不容易才從滿人林立的朝廷中出頭,得到那位老佛爺的的賞識,這次不能夠讓中堂大人的血汗付諸東流。

現在的中堂大人在朝廷之上政敵眾多,不說以前的左宗棠,現在的攝政王奕欣、湖廣廣總督張之洞、南洋大臣劉坤一就因為利益和政見的問題一直和大人一直鬧不和,在朝廷之上與之唱反調。

現在,大同總兵衛汝貴的盛軍馬步六營、提督馬玉昆的毅軍兩千運往朝鮮義州和平壤,還有總兵自康仁字營及北塘防兵兩營增援牙山,總共幾千人需要運完朝鮮,若不是中堂大人在背後的支持,令雇了“愛仁”、“飛鯨”、“高升”三艘英籍的商船,這麼大的運兵量,就算是北洋艦隊背後龐大得船隊,恐怕一次性如此大的運兵量還是有點勉強的。

“傳令下去,由‘濟遠’、 ‘廣乙’、 ‘威遠’三艦擔任護航任務!”丁汝昌飛快的寫下這道命令,然後遞給了早已經在一旁恭候的傳令兵。

“是,提督大人!”傳令兵飛快的將命令揣入懷中,轉身消失在了淡淡的夜色中。

丁汝昌歎了口氣,一艘穹甲巡洋艦,一艘魚雷巡洋艦和一艘炮艇應該可以擔此重任吧!

唉,“定遠”號的一個鍋爐又壞了,“經遠”號右側艦首的那道裂縫不知道補好沒有,現在情況稍微好一點的就隻有以上的三艘軍艦了,嗬嗬,丁汝昌苦笑了一聲,堂堂的北洋水師竟然連船況好一點的艦支也沒有多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