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鄉平八郎(1848年1月27日-1934年5月30日,即弘化4年12月22日-昭和9年),日本海軍元帥,海軍大將,侯爵,與陸軍的乃木希典並稱日本軍國主義的“軍神”。在對馬海峽海戰中率領日本海軍擊敗俄國海軍,成為了在近代史上東方黃種人打敗西方白種人的先例,使他得到“東方納爾遜”之譽。東鄉平八郎1848年1月27日生於薩摩藩鹿兒島加治屋町。幼名仲五郎,十五歲元服時改名平八郎實良。其父東鄉吉左衛門熱心於海軍,對東鄉平八郎有很大的影響。
薩摩少年
東鄉平八郎自幼修文習武,後來他又專心研究過炮術。1863年參加過抗擊英國人的薩英戰爭,當天在炮台開炮的炮手就是後來在日俄戰爭中擊敗俄國的滿州軍總司令大山岩元帥,搬運炮彈的除了東鄉平八郎還有一位更牛的牛人,日本海軍之父山本權兵衛。1866年薩摩藩成立了海軍,東鄉平八郎參加了海軍,開始步入軍界。
國內期間,東鄉平八郎擁戴天皇,主張統一,建立天皇製政府。1868年初,他作為海軍士宮乘坐薩摩藩的戰艦春田號,在阿波衝,同幕府方麵的海軍司令榎本武揚的開陽號戰艦進行了海上決戰,阿波衝海戰是日本歐式軍艦間交戰的開端,在日本國內戰爭史上有重要的一頁。東鄉平八郎跟隨春田號遠征北海道,轉戰各地,為明治政府初立戰功。
1868年,年僅15歲的明治天皇從幕府手中接管了國家大權。在隨後的幾年裏,明治政府大膽革新,全盤西化。學習引進西方國家的科學技術,並改革國內政治機構以適應和促進生產力的發展,使日本迅速走上了資本主義的發展道路,國力倍增。
與此同時,日本明治政府明確決定以對外侵略擴張為最高國策,製定出一個將侵略矛頭首先指向中國和朝鮮的“大陸政策”,要“開拓萬裏波濤”,使“國威布於四方”,充分顯露出要以武力征服世界的宏圖大誌。
1870年5月4日,日本兵部省製定了《大辦海軍方案》,其中特別強調指出:“軍艦的靈魂是軍官,無軍官,水手則無以發揮其所長;水手不能發揮所長,艦船將成為一堆廢鐵。??????教育海軍軍官是建設海軍之頭等大事。”
次年2月,日本海軍在包括軍校學員在內的全體青年軍官中精選出12名最優秀的軍官,派往英國去留學深造,東鄉平八郎入選,東鄉在英國呆了八年,由於被英國政府拒絕進入海軍學院而轉入商船學校,實習時也是從最下級的水手開始做起。但英國人也沒有欺負日本人,說是商船學校,實際上畢業生的相當一部分人進入海軍服務的,那兒就是在按照海軍軍官的標準在培養商船船員的。本來大英帝國的商船隊和艦隊就密不可分,為了確保通商海路,皇家海軍的宗旨就是“見敵即進攻”,沒有廢話。後又奉命在英國船廠督造日本海軍訂購的軍艦。當東鄉平八郎親自駕駛著“比睿”號巡洋艦回到闊別已達8年的日本時,他已成為一名軍艦的建造和駕駛等海軍全部業務無所不精的高級專家了。
浪速艦長
回國之後,東鄉平八郎在短短幾年時間裏,先後擔任了多艘軍艦的艦長職務。1881年,東鄉平八郎由海軍大尉晉升為海軍少佐,1889年晉升為海軍大佐。其間還一度調任為第2海軍區的參謀長,以培養組織指揮相當規模海軍兵力的綜合能力。
中日甲午戰爭爆發之前,東鄉平八郎海軍大佐擔任“浪速”號巡洋艦艦長,日後東鄉平八郎的出名是從當浪速號艦長開始,可是他這個浪速號艦長來得很僥幸,因為東鄉險些被炒了魷魚。
1892年,日本海軍之父山本權兵衛在西鄉從道海軍大臣的支持下進行了他改革日本海軍的第一次行動,整頓海軍組織,讓那些已經不適應形勢了的海軍軍官們下崗。
山本讓下麵收集了一個包括從中將開始的八名將官,佐官尉官89名的名單,和西鄉去商量。西鄉有些為難:“這都是從薩英戰爭以來的功臣,光將官就是現有將官的一半了,都是薩摩的同僚老鄉,能下手嗎?”山本權兵衛回答得非常堅決:“有功勞發給他們勳章就行了,沒有一定要保留官職的道理,至於薩摩的同鄉關係,現在已經被國會攻擊的夠厲害了,這些人裏麵有人連蒸汽軍艦都不懂,還是帆船軍艦時代的化石,有這些人在海軍,海軍就不能進步。”
西鄉從道支持了山本權兵衛,山本大佐的桌上放著一把短劍,挨個接見名單上的軍官,向他們宣布下崗決定。不管是“僭上反亂”的怒吼還是苦苦哀求,山本都毫不為之所動,鐵石心腸地完成了日本海軍史上第一次“瘦身行動”。但在一個名字上山本猶豫了,找西鄉大臣商量:“這個名字是不是有問題了?”,那是吳鎮守府參謀長東鄉平八郎。“我知道這個人,沉默寡語,不引人注目,不是海兵畢業的,因為長期在英國,在國內沒有什麼朋友,是不是再給他一次機會?”東鄉和西鄉都是鍛治屋町的,當然山本也是。
西鄉不能出麵求情,但此時既然山本開了口:“可以啊,浪速號正好缺艦長,讓東鄉試式看”。就這樣在甲午戰爭的前夕,日本海軍不失時機地更新了組織,將一批最善任的軍官放到了適合的位置。
1894年初,全琫準在全羅道古阜郡領導發動了一場農民起義。朝鮮國王李熙朝清朝政府乞援。6月初,中國出動海陸軍赴朝助剿。與此同時,日本也派軍隊在朝鮮仁川登陸。不久,其總兵力已超過在朝鮮的中國軍隊。7月17日,日軍大本營召開禦前會議,決定發動對大清國的戰爭。24日,第一遊擊隊司令官坪井航三海軍少將率“吉野”號、“浪速”號和“秋津洲”號3艦駛往朝鮮牙山灣,順便攻擊清朝艦船。
7月25日晨6時30分,日本軍艦與大清海軍北洋艦隊的“濟遠“號和“廣乙”號兩艘巡洋艦遭遇。7時52分,在雙方軍艦相距3000米時,日本軍艦不宣而戰,突然開炮攻擊“濟遠”艦。不久,排水量僅1030噸的“廣乙”艦即受重傷,艦體傾斜,被迫撤往岸邊擱淺後縱火自焚;“濟遠”艦更是寡不敵眾,向西敗退,日艦“吉野”號尾追不舍。
正當“濟遠”艦向西急退時,大清政府雇用的向朝鮮運送陸軍的英國商船“高升”號和大清運輸船“操江”號駛到交戰海域。操江管帶參將王永發見勢急忙轉舵向西逃避,被日艦“秋津洲”號俘獲。9時30分,東鄉平八郎駕駛“浪速”號巡洋艦逼近載有1100多名清軍的“高升”號,用旗語發布勒令該船“下錨停駛”並施放兩響空炮,接著,又下令要將“高升”號及其所載之清兵,全部俘獲回日本。
當時“高升”號統領清軍官兵的是高善繼、江自康,高以為所乘是英國商船,日艦不敢為難因此拒絕了日艦的無理要求。東鄉平八郎隨即下令在“浪速”號的桅杆上升起表示危險的紅色信號旗幟,並駕艦駛至距“高升”號約150米處,用右舷前端的魚雷發射管發射出一枚魚雷,同時用右舷的6門大炮對準“高升”號實施了猛烈的齊射。“高升”號至13時30分沉沒,除了英國籍船長,大副和另一名英國船員以外,東鄉平八郎沒有救人。
到第二天路過的法國軍艦救出了大約200餘人。這是一次規模不算大的海戰,但是對中日兩國都是無法忘記的一次海戰。豐島海戰留下了英國商船高升號被擊沉這個問題。日本政府是7月28日才知道這件事的,一開始伊藤博文和陸奧宗光不希望英國人趁機幹涉。陸奧外相當天就召見了英國駐日代理公使瓦吉特,聲稱日本政府正在調查,“如果浪速號的行為有失公正,日本政府將作出相當數額的賠償”,而英國政府也在8月3日向召見日本駐英公使青木周藏,發出照會說:“有關高升號被擊沉一事,日本政府應該作好負全部責任的準備”。但是在上海舉行的英國海軍海事審判時,英國遠東艦隊司令斐利曼特爾卻做出了東鄉的行為是正當的證言,另外英國國際法權威,牛津大學教授霍蘭德博士也發表了東鄉平八郎沒有違反國際法的文章,平息了英國國內當時的一些反日輿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