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燕王連他不配為君這種話都大言不慚的公開聲明了出來,他的旨意如今對他根本已經毫無用處。他是絕不可能再來金陵的!
還有那燕王妃!
該死的!他更後悔那女人還在皇宮中的時候他顧忌來顧忌去的竟沒有碰過她,白白的就這樣把機會給失去了!這叫他如何甘心!
德熙帝立刻下旨痛斥燕王欺君罔上、目無君主,發兵直指燕地,定要踏平燕地,捉拿燕王,斬殺伏法,以彰顯天子之威儀不可侵犯!
心腹臣子聞言大急,勸解他說眼下瑞王占據淮地公然反叛朝廷之事尚未解決,若要再出兵燕地,兩麵作戰,會不會太過吃力?
德熙帝冷冷一笑,道:“淮地與燕地加起來,還不到大夏十分之一,兩麵作戰又如何?難不成朕還怕他們!朕就是要讓他們看看,敢挑釁朕、跟朕作對,沒有好下場!再說了,這兩個賊子早就勾搭在了一起,兩麵作戰與一麵作戰又有何分別!”
心腹之臣心中一凜,亦覺有幾分道理。
謙王聞訊又氣又急,顧不得圍剿瑞王,連夜疾馳趕回金陵,求見德熙帝,苦求他收回成命。
兩麵作戰乃是兵家大忌,大夏幅員遼闊,人口眾多,但能上戰場打仗的卻不多!桂、粵、川蜀等邊遠之地,一向來朝廷的教化管轄便弱,根本無兵可調!江南三省過了這麼多年的富貴靡靡之生活,縱有江南、江北大營,號稱四十萬大軍,拋開吃空餉的不說,戰鬥力幾乎為零!
大夏能用的,隻有他手裏的十五萬大軍,如今十萬集結在淮地周圍,以及護衛京都金陵的北郊大營和南郊大營各兩萬,還有便是湖南、湖北、陝西、山東等地的地方軍,各能調動應在十萬左右。
但是,各地方軍別說集結麻煩,糧草、軍備也需朝廷提供,饒是江南富庶,一時之間也沒有辦法準備妥當。
地方軍的脾氣都大,將領們在地方上都是天王老子,不服管教、不聽指揮乃是家常便飯!謙王雖是領兵之人,平日裏也最頭疼跟這些人打交道!因為講道理講不清啊,總不能一股腦兒都殺了吧?人家在軍中關係盤根錯節,親信眾多,殺了領頭的,下邊的要怎麼處置?更休想再調動得起來!
在戰場上,對下級倘若不能指揮自如,那是絕對不可能打勝仗的!
還有,地方軍從各個方向調來,相互之間不服氣、互相看不順眼、爭強好勝之心強烈亦在所難免,彼此之間想要真正融合、團結起來,那就更需要時間來磨合了。
可是,打起仗來,有這個時間嗎?
如果彼此之間沒有經過很好的磨合,打起仗來力能往一處使嗎?若不能,這仗又如何能打!
謙王心急如焚,火燒火燎,準備了一肚子的話打了腹稿欲向德熙帝進言,可德熙帝見他沒有自己的旨意便私自回金陵,心裏先存了不快,疑心他多半是聽了那些謠言,這是想回來質問自己、跟自己爭皇位呢!
書荒的可以看看11的《農女當家:撿個將軍來種田》吧!也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