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發現美,提高審美能力
音樂是一門綜合課程,它可以從各個方麵鍛煉學生能力,培養學生的音樂文化素質及審美能力,使之成為情操高尚、人格完善、全麵發展的人。音樂教育的本質是審美教育,是當前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車爾尼雪夫斯基說:“美感是聽覺、視覺不可分離地結合在一起的,離開聽覺、視覺是不能設想的。”對音樂的熟悉程度直接影響體驗和參與,用心感受非常重要,隻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全身心地融入音樂,在反複聽唱、觀賞畫麵的過程中,啟發學生從整體感受歌曲的情緒。在以前的音樂欣賞課上,教師隻能拿著錄音機給學生放磁帶,樂曲中的情節學生很難理解,學生在上欣賞課時感覺很無聊。現在不一樣了,利用多媒體可以把所要欣賞的內容製成圖畫或視頻,很容易讓學生在心靈上塑造出審美形象,產生愉悅情感。隨著音樂的流動,一幅幅形象生動的畫麵呈現在眼前;在背景的襯托下,一個個美好的音樂形象會立即在人的心裏投下“倒影”。如在欣賞民族器樂合奏曲《春江花月夜》時,我根據樂曲內容,把它製成“江樓鍾鼓、月上東山、風回曲水、花影層疊、水深雲際、漁歌唱晚、澗瀾拍岩、矣乃歸舟”八幅幻燈片,學生在欣賞時,從視覺上和聽覺上產生美感,情不自禁地領略祖國大自然的美好河山,並在這融視、聽藝術為一體的情景中獲得美的陶冶,而且詩、詞、畫、音樂在這裏完美地融為一體。動靜結合,視聽相輔,綜合的美感,有聲有色的教學使學生產生情感共鳴,從而產生熱愛祖國、熱愛生活的感情。再如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中,以第七樂章的《保衛黃河》和第八樂章的《怒吼吧!黃河》最為深入人心,在放映演唱錄像展示的過程當中,黃河波瀾壯闊的背景,樂隊的伴奏,合唱隊齊唱、合唱、輪唱和音樂的伴奏很有感染力,使學生從形象色彩,音樂旋律等視野和聽覺方麵,身臨其境地、強烈地感受到了磅礴的氣勢和中國人民奮起鬥爭的英雄形象美,從心靈深處接受了美的教育、美的熏陶,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審美素質。
總之,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將更廣泛地應用於音樂課堂教學,它必將會成為未來音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更好地為音樂、其他學科及領域服務,將教育發展提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