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湖水清澈荷花芬芳。
湖畔邊一座精致的房子,房前屋後種著好多草藥和果樹,小小的院子裏一個白衣年輕人笑著彈奏著古琴,他深情的望著旁邊翩翩起舞的白衣美女,真真的仙女降世啊?!
一曲完畢,美女走到他身旁說道:“怎麼樣?”
“跳得很好。”看來她身體恢複得很好,他放心了。突然想起來什麼說道:“對了,我差點忘記春蘭來信了,說:小公主已經出發了呢!”
那兩個小不點兒離開後宮前來找我們了,我問:“什麼時候?”孩子想爹爹了。
“恩……算算日子,應該是今天吧?”
“那還不快接她們去?”
片刻,郊外策嗎而奔的兩人均白衣,相視一笑,而後,馬鞭輕揚,宛如天邊兩朵白雲飄向了遠方……
噢……耶!這部小說終於寫完了。好累啊!這部作品描寫的就是太子司馬衷和太子妃賈南風25歲之前的故事。8090後的網絡讀者可能覺得挺符合穿越小說的文風,但是真正的史學家們讀了估計會被驚得很離譜!見過杜撰的沒見過我這麼杜撰的,簡直是為他們“擦粉”!
OK!先來說說為什麼可憐的正太小皇帝司馬衷會被人寫成白癡吧!
首先聲明,筆者從來就不覺得司馬衷是白癡,有證據:1.所謂白癡也就是先天性弱智,外表很有創意,如頭大四肢細小什麼的,但是司馬衷卻沒有,而且應該是個不輸給潘安衛蚧的美少年,因為他爹司馬炎不醜,生母楊豔又是炎最美麗的寵姬,司馬炎在曆史上可是“外貌協會骨灰級別的粉絲”啊!西晉後,人們瘋狂迷戀美貌也是由這位最高統治者先起的。2.先天弱智對數字沒有概念,但是司馬衷有,“及王浚攻鄴,(盧)誌勸(成都王)穎奉天子還洛陽。時甲士尚萬五千人,……俄而眾潰,唯誌與子謐,兄子綝,殿中武賁千人而已,……而人馬複散,誌於陣中尋索,得數乘鹿車,司馬督韓玄收集黃門,得百餘人。誌入,(惠)帝問誌曰:‘何故散敗至此?’誌曰:‘賊去鄴尚八十裏,而人士一朝駭散,太弟今欲奉陛下還洛陽。’帝曰:‘甚佳。’於是禦犢車便發。”[36]從惠帝與盧誌的問答中表現出惠帝對局勢的變化是頗為關心的,此外還可看到惠帝對數字是有一定概念的,他看到護衛侍從數目的急劇減少而發問,盧誌則告以“賊去鄴尚八十裏”,使惠帝能明了當時的形勢從而決心赴洛。3.生育能力,這個嘛?先天白癡的“種子”已經異變,染色體異常,醫學表明根本不可能有後代的,可是他卻有5個孩子,一子四女。不僅不傻而且個個聰明,醫學上解釋不通啊!父母一方有缺陷的子女就有五成的被遺傳概率,結果孩子全是聰明的,生父是傻子,可能嗎?
既然司馬衷沒有白癡的跡象為什麼還被人說成了白癡呢?
很好解釋啦!1.當時,司馬炎的弟弟齊王司馬蓧鋒芒畢露,拉攏朝中大臣,為了得到儲君位開始誣陷侄子是白癡;2.這位太子太拉風了,就是不喜歡當太子當皇帝,喜歡想遊俠似的生活,像玉蛟龍那樣的人,可惜又沒有留下什麼作品,所以才被人說成白癡;3.太子的師傅衛灌大人為了想當未來的國丈,拚命將小女兒嫁給他,結果太子看上了別人,死活是不娶恩師的千金,衛家是什麼人啊?天下第一美人世家,栽到一個小孩子手上,麵子何在?即使司馬衷不是儲君,是個男子不娶美女,在世人眼裏就是白癡。
其實,我覺得司馬衷應該是個很聰明的孩子,他剛剛當太子時
一,官蛤蟆,私蛤蟆
司馬衷跑到華林園裏玩兒,突然聽到華林園裏有許多蛤蟆叫他突發奇想,問左右:"這蛤蟆是在為官家叫,還是為私家叫?"
左右多數人不知如何回答,但有一小臣聰明,他說:"臣知道,這蛤蟆如果是在官田裏叫,就是為官家叫,如果是在私田裏叫,就是為私家叫"
也不知道司馬衷聽懂了沒有,他沒有再支聲
二,何不食肉糜
司馬衷世,內有權臣亂政,外有張昌,拓拔祿之流揭杆而起,所謂天災人禍都碰到一塊兒,所以有老百姓餓死者眾消息傳到司馬昭衷那兒,他也十分奇怪啊,自已想什麼有什麼,要什麼有什麼,這些老百姓怎麼會餓死呢?
所以他對手下說:"老百姓都餓死了,為什不讓他吃肉飯啊?"
司馬衷問後,左右都是捂著嘴吧樂
他是白癡嗎?不是!是神童,蛤蟆為官叫,可能是官家出了什麼事,叫爾等大臣好好查查;蛤蟆為私叫,可能是民間出了什麼事,爾等也要好好去查,這是小太子告訴爾等如何統治江山,結果大臣卻誤解了他,可悲!
災荒時怎麼不喝肉粥?大臣們想:天下都發洪水或者大旱了,沒有莊稼吃還喝肉粥?大臣白癡!司馬衷想告訴他們北方胡人他們從來不種莊稼,隻放牧,怎麼人家能喝上肉粥呢?大晉朝如果也學習胡人改放牧的話,還怕災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