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城鎮化進程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對策研究(1 / 2)

城鎮化進程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對策研究

理論研究

作者:王應中 李曉霞

【摘 要】環境問題是事關國計民生和子孫後代的大問題,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淵源,城鎮化進程中農村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在開發【關鍵詞】城鎮化 生態環境 對策

一、城鎮化理念

城鎮化,是指在推動農業現代化和農村工業化的同時,參照城市先進的經濟技術社會標準,在我國廣大農村建設中小城鎮。它具體包括農業人口逐漸向非農業人口轉移,大量的農村勞動力轉向第二、三產業,多數居民要轉到統一規劃布局的小城鎮之中。

二、城鎮化進程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意義

城鎮化是工業化的產物,是任何國家和地區實現現代化不可逾越的階段,沒有城鎮化就沒有現代化,推進新型城鎮化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增強內生動力的基本依托,是破解城鄉二元結構,推動城鄉統籌發展的關鍵舉措。

三、城鎮化進程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存在問題

筆者通過實地走訪、座談、查閱資料等方法開展調研,城鎮化進程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存在的問題主要表麵在以下幾方麵。

(一)建設布局淩亂,對城市未來的發展缺少預知性。城鎮規劃是建設“龍頭”,是城鎮合理布局和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一些地區在建設小城鎮時,出現了先建設、後規劃或邊建設、邊規劃,始終是先有建設後規劃的不科學現象。規劃缺乏全局觀念,導致城鎮功能定位不清,布局不合理,資源浪費,為以後小城鎮的健康發展埋下了隱患。

(二)環境意識淡薄,社會製度缺失。首先是環保跟不上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其次是政府的宣傳教育沒有重點關注農村,政府隻注意到大量重點企業的顯性環境問題,忽視了農村的宣傳教育。再者,由於中國政府的強烈的行政色彩,總使得市民有一種,環境保護是政府的事情,缺乏一個主動參與的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三)二元結構下的城鄉分治導致生態環境惡化。農村的環境保護由於城鄉二元社會結構的存在和發生作用長期受到忽視,政策和法規體係對農村的保護不力,農村的環保基礎設施不完善,環保經費等也供給不足,由此加劇了農村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

(四)工業引起的環境汙染。由於工業生產活動在城鎮的集中,如果治理不周,工業企業所排放出來的廢水、廢氣和廢渣等會在一個位點上集中。加上城鎮麵積的限製,城鎮內各種門類的農村工業集中排汙極易造成各種汙染物之間的交彙作用,結果或擴大原有汙染物的汙染能力,或派生出某些新的汙染物。

(五)消費型環境汙染不斷增加。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城市功能、結構的轉化,城市麵臨的人口壓力將更突出,同時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升級,各類資源和產品總量將大幅度提高,水資源短缺、生活汙水、垃圾等廢棄物產生量的大幅度增加,機動車汙染加劇,城市自然生態係統加快退化等一係列城市環境問題,給城市環境保護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

四、農村城鎮化過程中環境惡化的成因

(一)缺乏科學合理的城鎮規劃。目前大部分城鎮都堅持“城鎮要建設,規劃要先行”的方針。但也有些城鎮的建設帶有一定的隨意性,缺乏科學合理的城鎮規劃指導,盲目追求“高、大、新、全”,從而導致城鎮建設攤子鋪得過大,城鎮布局有些零亂、土地配置有些失當、功能分區不太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