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零部件的現狀與發展
理論研究
作者:李清安
【摘要】汽車零部件生產是整車生產的基礎,沒有強大的零部件工業作為支撐,汽車工業必然是脆弱的。全球零部件企業都與相對應的整車廠進行配套,我國將汽車零部件行業做強、做大,不僅關係到我們能否跟上世界汽車零部件行業的發展節奏,而且關係到我國汽車產業的發展取向,這一過程中發展模式的選擇無疑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零配件 現狀 發展
一、汽車零部件行業存在的缺點
(一)相對投資小、效益差。
由於汽車零部件企業分屬不同地方、不同係統,相互獨立和相互排斥,導致了地方保護和行業保護盛行,使投資分散,汽車零部件企業難上規模。同時,由於零部件企業數量眾多、產品質量參差不齊、企業規模小、配套單一,也使它們難以具備國際競爭力。目前我國汽車零部件專業生產廠商已達1.5萬家,但是年營業收入在1億元以上的有130多家,50萬元以下的卻高達2700多家。這些零部件企業生產成本高、技術水平難以提高,導致了產品價格高昂,有些產品的價格高達國際上同類產品的2~3倍,從而表現出汽車零部件行業的整體效益低下,競爭力低。
(二)跨國企業占據中我國汽車零部件的高端市場。
我國汽車零部件企業生產的許多關鍵零部件僅僅是外國產品的仿製。目前,國產零部件銷售額最大的是轎車前懸架和後橋、萬向節、傳動軸和軸承等,這些產品的技術含量多為國際上20世紀80年代水平,且均不含電子控製技術,在質量和價格上沒有競爭力。隨著跨國汽車零部件企業進入中國,它們掌握了部分關鍵零部件產品的核心技術,基本壟斷了為主機廠配套的市場。目前,外資企業在中國汽車零部件市場上已經占有60%以上的市場份額。更有人估計,外資企業占據轎車零部件市場的份額已達80%以上;在汽車電子和發動機零部件等高技術含量領域,外資企業控製的市場份額高達90%。
(三)零部件企業落後於市場需求步伐。
國際上各大汽車公司現在已經廣泛地采用了平台戰略、零部件全球采購、係統開發、模塊化等供貨方式,實現了在全球範圍內配置資源,擴大了產品通用化程度,有效地提高了產品質量,大幅度地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產品的競爭力。而我國汽車零部件產業由於在規模、質量和研發等方麵存在太大的差距,使多數企業還處於零部件供貨的水平上,就是小規模的係統化配套和模塊化供貨方式也尚處於起步階段。
目前,我國汽車零部件企業要麼是整車廠內設專業零部件廠,形成相對封閉的內部配套體係;要麼是眾多零部件企業主要為一個整車廠配套。各地、各整車廠都有自己的配套企業群,且多借助於行政力量搞地方保護、市場封鎖,使整車廠和配套廠的發展都受到製約。而在國外,整車和零部件廠商的合作完全是按市場經濟模式運作,雙方是平等合作的關係,市場是開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