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析移動支付社交化變革——以微信紅包為例(1 / 2)

淺析移動支付社交化變革——以微信紅包為例

經濟研究

作者:邱博

【摘要】2014年春節來臨之際,微信推出了“搶紅包”應用,利用這個形式來綁定用戶的銀行儲存卡,極大衝擊了移動支付市場。其背後則顯現出社交化對移動支付的強大助力。

【關鍵詞】移動支付 微信紅包 社交

一、微信支付與支付寶的比較分析

盡管微信紅包負責人吳毅表示:“這個傳聞太誇張,微信紅包隻是春節期間應景的小產品,微信支付還很年輕,還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但也隨即得到了支付寶的反擊。微信支付與支付寶孰優孰劣,下麵分別就兩個方麵進行探索。

(一)電子商務與社交網絡。

1.基於電子商務的支付寶

支付寶的興起是伴隨著淘寶網的擴張而來的,各大銀行單獨的網上銀行無法滿足迅速產生的需求,因此,支付寶作為更為方便快捷的網上支付方式便迅速占領了第三方支付的主要陣地。伴隨著互聯網終端移動化的進程,支付寶也緊跟發展形勢,推出了自己從電腦走向移動終端的支付寶錢包。

可以說,支付寶的成功更大意義上是電子商務的成功。我國近幾年逐漸火熱的網購熱潮為支付寶提供了一個巨大的市場。

2.基於社交網絡的微信支付。

在支付寶的迅速崛起時,微信支付開啟了移動支付的社交化。微信作為一個與用戶的接觸機會多的社交媒體軟件,開發出了O2O平台擁有300多萬的公眾賬號,這些公眾賬號可以即時又快速的傳遞給用戶信息,形成了“即時+點對多”的新方式。微信的微信群與朋友圈可以隨時分享商戶營銷的信息鏈接,相比較支付寶的“點對點”傳播,微信“點對多”式的傳播渠道更加人性化的快速擴散。

移動互聯網分為三個維度:(1)信息維度;(2)商務維度;(3)關係維度。支付寶處於商務維度與信息維度,微信支付處於關係維度與信息維度。利用社交關係可以很容易的向商務維度去擴展,而商務維度轉化關係維度卻並不那麼容易。而微信正好在關係維度方麵占了相對的優勢,有了足夠的社交網絡用戶。

微信紅包成功的將支付領域與社交領域完美結合在了一起,將現實生活中送紅包完美移植到社交網絡中,利用社交網絡信息的爆炸式傳播得以迅速放大擴張,實現移動支付的第一次奠基與鋪路,也初步體現出移動支付的“社交——支付”的模型。

(二)金融屬性與娛樂屬性。

艾瑞谘詢數據顯示,2013年第三季度包括移動互聯網支付的第三方互聯網支付市場交易規模達1.42萬億元,環比增長26.7%。其中,支付寶占據48.8%的市場份額,微信支付背後的財付通以18.7%的市場份額緊隨其後。

1.支付寶的金融屬性

支付寶相當於一個獨立的金融機構,在支付領域更加注重對於理財的應用,實質上正在往“銀行”的方向去發展。與其他手機應用公眾賬號更強調查詢、溝通等功能相比,支付寶錢包在支付方麵具有優勢,金融屬性更強,用戶通過該軟件進行金融支付和理財,對安全性的認可度較高,更適合銀行機構參與其中。據支付寶提供的數據,支付寶錢包的下載量已超過1.3億,而支付寶賬戶早已超過8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