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空識別區裏的秘密
自助醫
作者:李奇
日本早在1969年就設立並公布實施了防空識別區,日方根本無權對中國設立東海防空識別區說三道四。如果說要撤回的話,那麼我們就請日方先撤回自己的防空識別區,中方可以在44年以後再作考慮。
——國防部新聞發言人楊宇軍
美國首創防空識別區
2013年11月23日,中國國防部宣布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同時表示將適時設立其他防空識別區。此舉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關注。隨後的一個月多月裏,圍繞中國東海防空識別區的建立,美國、日本等國動作不斷。
防空識別區(Air Defense Identification Zone),是指一國基於本土防空需要而劃定的空域。1950年美國劃定了世界上第一個防空識別區,宣稱在這個防空識別區內,美國有權派遣戰鬥機對不明國籍飛機進行識別和攔截。當時,這個防空識別區主要是針對蘇聯戰略轟炸機的,由於1950年代之後裝備核彈的蘇聯戰略轟炸機可以長時間在美國國土外巡弋,一旦爆發戰爭,這些戰略轟炸機能立即衝入美國本土進行轟炸。於是美國就從國境線出發,向外海上空劃出了400至500公裏不等的防空識別區,目的就是在蘇聯戰略轟炸機飛入本土前,提前預警。繼1950年美國推出防空識別區後,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德國、法國、意大利、希臘、芬蘭、冰島、土耳其、印度、日本、韓國、緬甸、古巴、越南、泰國以及中國台灣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先後設定了防空識別區。
目前為止,國際法既沒有規定不允許設置防空識別區,也沒有規定允許。不過美國等國長達60年的實踐證明,一個國家設置防空識別區,隻要符合慣例,是可以獲得國際認同的,其他國家無權單方麵否決。
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
根據國際慣例,一個國家設立防空識別區後,就有權在防空識別區內對所有經過這一識別區的飛機等飛行器進行24小時監控,監控手段包括雷達監視、飛機巡查等。所有進入防空識別區的飛機,必須將自己的飛行計劃(從哪裏起飛,到哪裏降落,將走哪條航線等等)向防空識別區所在的國家航空管製中心提前通報。防空識別區內一旦出現不明國籍的飛行物,事先沒有通報飛行計劃,防空識別區管製中心就要及時判斷是否具有威脅,並根據不明飛行物的威脅等級,采取飛機監視、無線電問詢、軍機伴飛、驅逐等逐漸升級的防禦手段。2013年11月26日,美軍B52轟炸機沿中國東海防空識別區東部邊緣南北方向進行往返飛行,中國軍隊進行了全程監視、及時識別,判明美方飛機類別,這是防空識別區所在國正當行使權利的一個例子。
但是,防空識別區不是領空,也不是禁飛區,目前國際法規則是,一旦有不明國籍的飛機侵入一國的領空,被侵犯的國家有權擊落它。但在防空識別區內,所在國沒有這方麵的權力。而且,在防空識別區內,不是所有飛機進入,所在國都要起飛戰鬥機進行攔截或者伴隨飛行。國際目前通行的防空識別區做法是,先監控進入防空識別區的飛機的種類、意圖,做出預判,然後根據對方的舉動而逐漸行動升級。11月26日進入中國東海識別區的美軍那兩架B52戰略轟炸機,進入東海識別區後沒有飛向中國大陸,而是沿著識別區的邊緣南北向運動,且未攜帶武器。這種就屬於危險性較低的活動,一般不會起飛戰鬥機攔截,用雷達遠程監控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