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番交流,秦銘這才了解到,原來千羽衛乃千羽霸於三百多年前所創,直隸羽國聖皇管轄,隻有聖皇一人所能調遣,其餘皇室無權幹預。
千羽衛之所有隻有聖皇才能調遣,全都是因為千羽霸一人的原因。
當年,羽國聖皇千秋馭仁還是皇子的時候,就與千羽霸交情匪淺,常有些往來。
後來千秋馭仁奉先皇之命,前往地之三州玉寰州,一來讓千秋馭仁完成任務,二來就是想讓他好好曆煉一番。
在前往玉寰州的途中,千秋馭仁巧遇千羽霸,正好千羽霸在外曆煉,便與千秋馭仁結伴而行。
在玉寰州,兩人偶然得到一份上古地圖殘卷,引得玉寰州許多勢力的追殺。
兩人同生共死,無數次的生死之間,兩人建立了過命交情,甚至都能彼此將性命交托給對方。
後來千秋馭仁回到羽國,戰國為了擴張領土,便帶領大部分戰國勢力攻打羽國,短短三天的時間,就占領了三十一座城池。
羽國聖皇傳召皇子們,下令哪位皇子若是奪回三十一城,並將戰國驅逐出羽國境內,便是下一任羽國聖皇。
眾皇子大喜不已,連忙帶領自己所統禦的勢力,奔赴前線與戰國交戰,一個個競相趕速,不惜一切代價要驅逐戰國之修。
當時的千秋馭仁,雖說貴為羽國皇子,但他母親出身卑微,又因其母早逝,在眾多皇子中,他的勢力算得上是最弱的。
他有心爭奪皇位,奈何沒有足夠的實力去與其他皇子爭,在眾皇子在前線奮戰之際,他卻待在帝都城中沒去。
眾皇子上前線,初時各個激奮無比,鋒芒盡顯,令戰國修士連連敗退,一連拿回十八座城池。
眼看勝利在即,眾皇子間相互忌憚起來,都希望在最後的戰役中,奪得最大的戰功,但又害怕其他皇子搶功,慢慢的就變成各自為戰的局麵。
戰國修士利用這一點,佯裝敗退,又丟了十座城池,一副後力不足的樣子,令眾皇子徹底瘋狂起來。
戰國修士一麵佯裝敗退,一麵又在暗中布局,令眾皇子一步步踏入他們設好的陷阱之中。
陰風之戰,在羽國萬年的曆史中,也算得上一次慘敗的戰役。
那一役,十五位皇子為爭皇位,急功冒進,各自為戰,中了戰國國師之計,百萬修士大軍去,僅僅三萬修士重傷而歸。
就連十五位皇子,都身死十一人,僅四人在部下的拚死保護下,拖著傷殘之軀逃回帝都。
陰風嶺戰役的失敗,令聖皇大為震怒,為了安撫羽國眾怒,不得已之下,親手廢除逃回的四位皇子的修為。
正當聖皇決定啟用羽國將軍出戰時,千秋馭仁站了出來,言三個月內定能奪回失去的城池,並將戰國修士驅逐出羽國。
為了令人信服,千秋馭仁不惜在聖皇麵前立下軍令狀,若三個月不能成功,便自縊以謝軍法。
聖皇將信將疑之下,便答應了千秋馭仁的請纓,但卻隻派給他五萬兵馬,其餘之人皆盡千秋馭仁自己出。
東拚七湊之下,千秋馭仁帶著十萬兵馬,在所有羽國修士的注目下,奔赴前線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