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庫門味道

作者:沈嘉祿

中外飲食區別最有趣的地方莫過於:中國人酷愛動物的“首級”,雞頭、鴨頭、魚頭,啃得津津有味,吮指之樂欲罷不能;西方人別說不會吃,就是在餐桌上看到也會嚇得半死。

不吃,因為西方有一句俗語:魚從頭臭起。放在中國呢,吃客就會豪放地將酒斟得滿滿的:“來吧,魚從頭吃起!”

中國人吃魚頭也許曆史悠久,至少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就已經把話挑明了:“鱅之美者在於頭。” 鱅魚,也叫花鰱魚、胖頭魚,在菜場裏的魚攤上,別的魚都是整條賣的,隻有花鰱魚分段叫賣,而且肥碩的花鰱魚頭賣得比魚身還貴!飯店裏的魚頭煲也是長銷不衰的招牌菜,而魚身隻能做成魚圓,太太平平當好配角。“揚州三頭”天下聞名,其中拆燴鰱魚頭最考驗廚師的功力。花鰱魚頭煮至半熟後剔骨,再文火燴。剔骨需要技術和耐心,骨頭剔盡,魚頭要保持形狀完整,燴至湯汁濃濃地上桌,才能贏得滿堂喝彩。我曾與一幫朋友在一家揚幫飯店嚐過此菜,剔骨魚頭扇形鋪開,白燒帶汁,鮮美無比。

魚頭湯也是南方人的最愛。取花鰱魚頭四五斤一個,劈開後入油鍋稍煎去腥;取一隻大炒鍋,倒少量素油煸香辣椒、泡椒、郫縣豆瓣、薑等,小心放入魚頭,有魚皮的一麵朝上,加料酒、生抽、老抽、冬筍頭湯,文火煮兩小時以上,再以大火快速煮至湯色濃稠,最後視各人喜好加豆腐或粉皮。上桌後蓋子一掀,沸湯還在嘟嘟地冒泡,撒一把青蒜葉,吃吧。此時窗外朔風呼嘯,大雪紛飛,魚頭湯冒著熱氣,兩杯酒下肚,幸福死了。

前幾日與幾位老饕相約去“老劉家八頭土灶”吃蘇北農家菜,在品嚐完特色菜後,一大砂鍋魚頭湯上桌了!濃湯鮮香,魚肉嫩滑,特別是魚唇魚舌,肉頭軟滑,膏脂肥厚,糯性十足。

老劉家的魚頭為何有魚的本香本鮮而無土腥氣?原來此魚來自無汙染的千島湖,在魚的生長過程中不投人工飼料,全靠它們自己找食吃,湖底清澈見底,水草豐滿,成了魚的主食。而且湖邊鬆林密布,秋冬兩季,鬆花紛紛飄落在湖麵上,成了魚們的滋補佳品。

除了大魚頭煲湯,魚身還可以做成許多道菜,比如本幫熏魚、薺菜魚圓、紅燒魚泡、鬆鼠魚尾、椒鹽魚排、酸菜魚片、糟溜魚片、薺菜魚珠……最奇特的是酒釀圓子燒劃水,這段混搭不按常理出牌,想像力絕對超群。而最受食客歡迎的是鬆鼠魚尾,刀功不錯,上漿到位,翻過來入旺油鍋炸透後,燒一隻甜酸料兜頭一澆,橘紅色地閃閃發光,筷子一挾,外脆裏嫩,入口甜酸爽口,百吃不厭,是老少鹹宜的佐酒妙品,據說老外也非常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