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早期的自動武器
名槍名彈
作者:張雨翔
探索研製自動步槍
查昌德-利貝羅勒自動步槍
查昌德-利貝羅勒自動步槍是1918年7月專為法軍坦克車組乘員研製的一種防止敵人靠近坦克的自衛武器。該槍發射8mm勒貝爾步槍彈,是基於法國查昌德M19l7半自動步槍研發的,采用導氣式自動原理,六閉鎖突筍回轉式槍機。
原型槍由法國早期研究自動武器的利貝羅勒、薩特和查昌德合作研製,他們三人曾研製了一係列武器並以其名字的首字母組合“RSC”命名,M1917半自動步槍亦如此,它還被稱為RSC M1917。
基於M1917半自動步槍研製而成的查昌德-利貝羅勒自動步槍在1918年夏天至1919年7月間進行的試驗中,該武器的動作機構可靠性表現令人滿意,但它的威力對它原定的目標過於強大。
這種武器由雷諾FT17坦克的駕駛員操作,所以沒有安裝槍托。除了手槍式握把外,該槍全部由金屬部件構成,上機匣為管狀,下機匣呈方形;拋殼窗設在右側,手槍式握把位於機匣底部;管狀導氣裝置位於槍身右側,同一側還安裝有拉機柄;其未設快慢機,因此該槍隻能連發射擊。最初的試驗型還設有一個大型槍口製退器。
該槍先後推出兩型。早期第一型使用由曼利夏-貝蒂埃的8發漏夾改裝而成的供彈具;後期第二型則改用查昌德M1915輕機槍的半圓形彈匣供彈。第一型的照門是參考美國斯普林菲爾德M1903步槍的,片狀準星安裝在槍口製退器上;第二型取消了照門,隻安裝了一個小準星,主要是考慮到這種武器沒有瞄準的必要,也無法瞄準,射擊時全靠曳光彈進行彈道修正。
利貝羅勒M1918自動步槍
該槍由利貝羅勒設計,由角鬥士自行車廠生產,發射一種專門研製的彈藥——8mm半底緣(SR)利貝羅勒彈,該彈可能是世界上第一種專門為突擊步槍設計的中間型彈藥,由0.351英寸溫徹斯特彈殼,裝上一枚8mm(0.31英寸)勒貝爾穿甲彈彈頭組成。
1918年7月6日,該槍在凡爾賽試驗場進行了第一次試射。1921年7月20日~8月18日期間則在夏隆營(Camp de Chalons)進行了全麵試驗。但試驗結果並不理想:首先是該槍的動作機構並不可靠,故障頻生;其次是這種彈藥的彈道性能也沒有達到預期目標,在超出400m時精度變得很差。作為單兵武器,該槍的質量顯然是過重;但作為輕機槍使用時,射程又不理想。因此,這種武器沒有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利貝羅勒M1918自動步槍有一個木製槍托。金屬部件由鋼加工而成,機匣為圓筒形。拉機柄和拋殼窗都設在機匣右側。和當時流行的步槍結構一樣,在槍管上方有木製護蓋,並通過前後2個槍管護箍把護手和護蓋固定起來。在前護箍下方安裝有鋼管兩腳架,不使用時可折疊在護手下方。扳機設置靠後,扳機上方、槍托右側設有旋轉式快慢機柄,轉向前方為連發,轉向後方為單發,轉向上方則為保險狀態。槍管前端設有片狀準星,機匣前端安裝有缺口式照門,表尺射程200~2000m。供彈具為25發弧形彈匣。其采用導氣式自動原理,導氣裝置位於槍管下方。可配用法軍的M1886-15或M1915劍形刺刀。該槍的幾個設計特征(如機匣)後來被試驗型的9mm STA1924衝鋒槍所采用。
盡管前蘇聯的費德洛夫M1916自動步槍出現時間早於利貝羅勒M1918自動步槍,但由於費德洛夫M1916自動步槍發射的6.5mm槍彈並不被認為是中間型彈藥,因此西方軍事家普遍認為利貝羅勒M1918自動步槍才是世界上第一種突擊步槍。
1921年項目的幾種試驗型
衝鋒槍
一戰結束後,法國軍方總結戰時經驗,於1921年提出新型9mm巴拉貝魯姆口徑衝鋒槍的研究項目。基於這個項目出現了幾種試驗型的衝鋒槍,分別是:
CEI No.1和No.2衝鋒槍,但沒有留下詳細資料及樣槍。
STA1922和STA1924衝鋒槍,共生產了300支樣槍。這些槍借鑒了德國MP18衝鋒槍的設計,又揉合了利貝羅勒M1918自動步槍的一些設計特征。槍管口部設有一個可拆卸的兩腳架。這批樣槍被送到摩洛哥,在裏夫戰爭(Rif war,指1919~1926年摩洛哥裏夫部族反西班牙、法國殖民統治的戰爭)期間運用得很成功,但最終沒有量產和正式裝備部隊。
MAS1、MAS1 bis、MAS2和MAS3,這一係列試驗型衝鋒槍都是在1924年研製的,並最終發展出真正成熟的MAS S.E.1935衝鋒槍。這些試驗型衝鋒槍的共同特征就是槍機運動方向並不在槍管軸線上,而是斜向後下方運動。另外,槍管外麵都有隔熱套筒,而且都設有兩個扳機,一個是單發扳機,一個是連發扳機——直到後來正式定型的MAS38才簡化到隻有一個扳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