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植物醫生:單品牌專賣店模式創新(1 / 2)

植物醫生:單品牌專賣店模式創新

酷營銷

作者:房國毅

“我們要走一條不一樣的路,也許會很艱難,但我相信這條路是對的。”本土化妝品牌植物醫生創始人解勇對前景非常樂觀。然而,中國本土化妝品牌生存與發展麵臨三大困境:

第一,中國化妝品行業的特殊性。區別於金融、保險、零售等行業,國家對本土化妝品行業沒有任何保護性政策。從打開國門起,本土化妝品企業就開始並持續受到國際品牌巨大的衝擊。

第二,國際化妝品牌深諳定位之術,牢牢把控了細分市場。最顯著的例子是化妝品品類中利潤最為豐厚的洗發水細分市場,寶潔一家獨大。寶潔的手段是運用市場定位理論,用不同的品牌占領去屑細分市場、柔順細分市場、焗油細分市場,不斷搶占、拓展、鞏固自己的市場領導地位。

第三,國際品牌在百貨商超、化妝品經營店等傳統銷售渠道已經搶占了席位,相比之下本土品牌連站席都一票難求。近年依賴被國際品牌忽視的電商渠道,國內湧現出眾多本土化妝品品牌。然而,電商渠道也因此成為一把雙刃劍,中國幾千家化妝品企業嚴重依賴電商渠道,甚至惡性競爭,相互擠壓生存空間。

有了以上原因就不難解釋為什麼歐萊雅、雅詩蘭黛、資生堂等國際品牌能一度占據70%以上的中國化妝品市場份額。麵對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國化妝品品牌究竟如何突圍?什麼又是解勇所說的“不一樣的、特別正確的路”?植物醫生給出的答案是:建立單品牌專賣店的全產業鏈模式,注重品牌口碑和消費者體驗。

單品牌專賣店模式

植物醫生通過國內外市場調研發現,單品牌專賣店,既是一種嶄新的商業形態,也是一種古老的商業形態。

單品牌專賣店在中國雖然是植物醫生首創,在國外卻有著悠久的曆史。在古代歐洲,無論是麵包還是服裝、香水,很多商品都是作坊式經營。直到今天,在國外單品牌專賣店是一種非常成熟的商業形態,歐洲很多化妝品品牌的專賣店仍然隻賣一個品牌的商品。比如雅詩蘭黛,首先是從自己的美容院開始,一步一步發展壯大的。很多擁有單品牌專賣店的化妝品品牌,之所以能有穩定的業績增長,是因為專賣店可以把當地市場做深做透,進行口碑傳播。

為什麼單品牌專賣店沒有在中國發展起來?事實上,中國單品牌專賣店的曆史同樣悠久,比如老字號張小泉剪刀店、布聯升鞋店等。然而,由於中國近幾十年麵臨著史無前例的社會大變革,社會結構、商業結構始終處於劇烈動蕩的調整中,絕大多數單品牌專賣店消失了。但是,隨著可支配收入增加、消費升級,中國人迎來了個性化消費浪潮,化妝品單品牌專賣店也有了轉機。

2006年,植物醫生在北京國展家樂福開設了第一家單品牌專賣店,開創了一種全新的化妝品銷售模式。如今,經過9年發展,植物醫生如今在全國各地擁有1600多家門店,尤其是近5年,銷售額持續年均增長超50%。

植物醫生創始人解勇說:“創造了就業崗位,才是我們最引以為豪的。因為植物醫生單品牌專賣店取得了成功,目前我們創造了5300多個就業崗位,讓1000多個合作夥伴自主創業,開設植物醫生單品牌專賣店。無論是有文化的、文化水平不高的、城市的、農村的,都通過植物醫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互聯網渠道實際上是把各種中間環節取消掉,不但沒有解決就業,還‘殺掉’了大量的就業機會,而我們通過創新重建傳統連鎖和傳統品牌,為社會解決了就業難題。”

口碑營銷和體驗營銷的核心節點

相對於百貨商場、化妝品專營店,單品牌專賣店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百貨商場的化妝品專櫃、化妝品的集合店,都很難經營品牌。因為它們隻是過度商業化的銷售點,致使消費者無法形成完整的品牌印象。在商超消費者的心目中,一個化妝品隻是一個品類,而不是一個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