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鴉片將軍”的死與生(1 / 3)

“鴉片將軍”的死與生

人物

作者:王戡(美國)

2013年7月6日22時30分,80歲的羅星漢在位於緬甸仰光的家中去世。關於他的死因,各種報道說法不一。緬甸新聞網站伊洛瓦底援引家庭成員的說法稱,羅星漢死於心髒衰竭。也有官員稱死因是中風。

羅星漢以依靠武裝力量掌控毒品生產和運輸銷售聞名於世,擁有“鴉片將軍”、“海洛因教父”等綽號。在中國,他的名聲或不如第二代大毒梟坤沙響亮,但後者在貿易手段和生存理論上,不過是羅星漢的模仿者和繼承人。

2007年10月去世時,坤沙是被緬甸政府軟禁多年的囚徒;而羅星漢去世時,則是坐擁億兆家資的超級富豪和華人華僑的族裔領袖。在他去世第二天,緬甸的政府官員和企業家便紛紛前往吊唁,境遇之別不言而喻。這位金三角第一代大毒梟在中南半島50年動蕩中載沉載浮的曆史,頗值得玩味。

果敢少年的崛起

羅星漢是緬甸果敢人。那裏原本是隸屬大清帝國的羈縻政權果敢縣,由楊氏土司家族世襲統治,聚居的鄉民自稱是明朝末年追隨永曆皇帝逃往緬甸時留下的文武隨從,從來以漢人自居,羅星漢家族也自稱來自江西。清光緒二十三年《中英續議緬甸條約》簽訂後,果敢被劃歸英方,成為英屬緬甸殖民地撣邦境內的“世襲果敢訓政布司”。

但是果敢與中國的聯係並未就此中斷。從土司頭人到尋常百姓,果敢人仍然按照漢人習俗生活,與中國境內的村鎮通婚、買賣,隨著中國社會由大清帝國到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變遷而移易風俗。羅星漢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中出生和成長。他的出生日期說法不一,以1934年或1935年較為常見,算起來比坤沙還要小—二歲。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緬甸社會精英多追隨日本人對抗英國殖民者,而楊氏土司家族則協同中國遠征軍對日作戰,其民族歸屬意識不言而喻。抗戰勝利後,一批遠征軍老兵留在果敢成家立業,無意中進一步強化了果敢與中國的聯係。1948年,羅星漢進入果敢官立小學讀書。這所以漢語教學、升青天白日旗並設有三民主義課程的緬甸學校,對少年羅星漢有頗深的影響。

1949年國民黨政權傾覆,大量殘兵敗逃到滇緬邊境。國民黨雲南省主席李彌到緬北整編各路部隊招募遠征軍老兵和本地青年,組成“雲南反共救國軍”,不斷襲擾滇緬邊境。同時,李彌還辦起了“反共抗俄大學”,為自己培養幹部。羅星漢曾投入該校受訓一年。據說,他是該期最小的學生,後來與他時敵時友的“果敢王”彭家聲則是他的同班同學。在校期間,羅星漢使用的名字是“羅興漢”,在滿眼反共口號的國民黨殘軍營地,這—字之差頗有含義。

畢業之後,羅星漢進入果敢楊氏土司武裝擔任分隊長,後來成為土司楊振材的妹妹、“楊二小姐”楊金秀的馬幫隊長。1949年中共建政後厲行禁毒,使中南半島和東南亞的百萬煙民喪失了鴉片來源。與雲南氣候、水土相同,所製成品與雲南名貨“雲土”質量相若的果敢,成為重要的鴉片產地。當時,羅星漢率領部下在緬甸和泰國之間販運鴉片,積累了深厚的人脈關係,逐漸成為果敢乃至緬北地區的頭麵人物。在此期間,他娶了雲南耿馬人張小菀為妻。

1962年3月,緬甸發生軍事政變,新上台的奈溫軍政府一改文官政府的溫和民族政策,采用法律和武力手段強迫邊境民族勢力交出自治權。1963年8月,軍政府逮捕了已經退位的土司楊振材以及接任果敢領袖的楊金秀等楊家要人,以販毒罪名將其投入監獄。羅星漢及其馬幫也在大其力被扣,並被送到臘戌接受“學習”,灌輸奈溫的社會綱領。羈押期間,不到30歲的羅星漢第一次表現出自己的權變,表示願意與政府合作。當時,苦於果敢反抗浪潮的軍政府也樂於扶植一個非楊氏的代理人,雙方一拍即合。

1965年,羅星漢被軍政府釋放,出任果敢青年前進委員會主席及自衛隊隊長,拉起—支武裝協助政府軍鎮壓反抗力量。羅星漢在果敢各路人馬之間縱橫捭闔,通過拉攏、策反等手段,瓦解了楊氏家族組織起來的自衛軍,使緬甸政府軍順利進駐果敢。土司楊氏控製果敢120多年的局麵就此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