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在此時,馮佳媛也不知從哪打聽來一個消息,“縣裏年底幹部調整的時候,底下鄉鎮要提拔兩個年紀稍長的黨委書記上來,這一來便空出兩個鄉黨委書記的職位。”
馮佳媛勸黃一天:“你在先台辦這種單位能幹出什麼樣吸引領導眼球的政績來?不如去鄉下當一任鄉黨委書記,一來讓自己去鄉裏鍍鍍金,讓自己有基層領導工作經曆,二來也能甩開膀子幹點動靜出來,到時候再提拔重用可就名正言順多了。”
馮佳媛一席話倒像是讓他內心糾結的問題有了出口,有些事若是自己不去努力又怎麼知道到底會不會成功?誰規定提拔正科級不滿一年就不能調到鄉裏當黨委書記一把手?
說一尺不如幹一寸。
農曆春節過後,空氣中還帶著一股殘餘寒氣,雖說已經是六九時節,今年的冬天似乎比往年冷的時間更長一些。表麵上看起來,小縣城處處張燈結彩家家戶戶歡度春節景象,縣電視台的新聞裏每天都在播放哪位縣領導到基層貧困戶家裏送溫暖或到退休老幹部住處慰問拜年送禮物的新聞。
其實在這一片祥和的籠罩下,普水縣官場內裏早已暗潮洶湧。
有在鄉裏工作的幹部想要調進縣城,有在縣裏工作的幹部想要調到市裏,更多的基層幹部巴望著來年調整幹部的時候,組織部門領導的視線能夠顧忌到自己提拔一二。
黃一天作為台辦主任,正科級領導職位,他的人事調整必須經過縣委常委會研究決定,因此當過完年上班沒幾天,他便悄悄到縣委大樓拜訪一向跟自己關係還算熟絡的縣領導--縣委副書記張天來。
禮品即人品。
這句話雖從未有領導幹部敢當眾說出來,可人人心裏都有一杆秤,在大多數領導的心目中,下屬送來的禮物含金量和領導在其心目中的分量成正比。
對於任何一位企圖在官場飛黃騰達的官員來說,既想“做清官”又想“幹大事”其實很難找到平衡點,因為官場的諸多“潛規則”讓你無論如何撇不清兩者之間割不斷的聯係。
即便是當初號稱清代最清廉的地方大吏曾國藩也難逃傳統“禮尚往來”之風,身在官場從始至終片禮不沾絕不可能。
雖說現如今官場一潮高過一潮的狠刹送禮風、吃喝風、查處各種貪汙腐敗手段層出不窮,在曆史上,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是反腐啊敗手腕最狠的一個皇帝。
登上大寶的第二年,朱元璋龍椅還沒有坐熱,就對手下的大臣說了一番動感情的話,大致意思是:從前我當老百姓的時候,見到貪啊官汙吏對民間疾苦絲毫不理會,心裏恨透了他們,今後要立法嚴禁,遇到貪官汙吏危害百姓的,絕不姑息。
朱元璋說到做到,他頒布了有史以來可謂最嚴厲的肅啊貪法令,規定但凡有官員貪在汙60兩以上銀子者,立殺!
在反貪運動開始時,隻要稍有貪啊汙嫌疑的,就被剝皮楦草,擺在衙門前示眾,數目稍大的一些官員,不是被淩遲、閹在割,就是被剁手、挑筋。
比如淩遲這種酷刑,就是把貪汙者綁在柱子上,用刀慢慢割,如果行刑的人手藝好,那受刑者就要受苦了,據說最高紀錄是割了三千多刀,把肉都割完了人還沒有死。
明朝懲治官員貪汙腐敗刑罰之“重”,刑罰之“廣”也相當駭人,凡有賄去案發生,必定順藤摸瓜、斬盡殺絕,不避皇親國戚,凡皇族貪贓,量刑尤重。
老朱就是膽子大,還創造了以往統治者都不敢想象的政策,即規定普通百姓隻要發現貪官汙吏,就可以把他們綁起來,送京治罪,而且路上各種檢查站必須放行,如果有人膽敢阻擋,不但要處死,還要株連九族!
盡管朱元璋下猛藥、出重拳,但效果並不好!雖然他統治時期,官員貪汙腐敗現象驟減,但整個明朝可謂是曆史上最腐敗的王朝。
過之而不及。
任何一件事一旦走向了某種極端未必就能得到最好的結果,對於官場領導來說,拒絕下屬送禮會讓人覺的 “不近人情”,何況拒收禮物也不利於領導和下屬建立基本的情感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