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泰妍日記一則(1 / 2)

(這章算是今天的一章吧,雖然和正文沒有什麼聯係,但我已經透露很多東西在裏麵了,至於書評區有人問到,標簽裏的“變身”是什麼意思,我現在回答,其實我想用“變聲”,隻是沒有,所以用個諧音“變身”,額,算我是標題黨吧……)

有時候會忍不住想要為一張碟寫些什麼。

就像有時候會忍不住在還沒有聽到過任何試聽的時候,毫不猶豫地掏出錢買下,而且是和身邊的朋友,固執地一人買下一張,各自放在CD機裏轉著,讓一樣的旋律仿佛一種多年的默契,在兩人的聽覺裏交疊。

因為不用聽就可以知道……有的CD是有生命的呢。

他沒有Hit曲,也並不激情,但是他是活著的,每首歌都是他的一個部分,沒有一首歌比其他的更重要。於是你從頭到尾聽下去,他自然而然的就走到你的聽覺裏,走到你的大腦裏。不必準備,每一個瞬間都來得如此的水到渠成,直到最後一首歌盡了,CD機刹車的聲音,你長籲一口氣,抬頭看向天空,鼻腔裏還殘留著他的溫暖氣息。

甚至拆開來聽都是褻瀆吧,對有些“生命”來說。

於是你漸漸學會迷戀他作為一個整體的認知,迷戀打開他時紙張粗糙的質感和淡淡的好聞的香氣,迷戀他簡單卻溫暖的配色和樸拙的字體,迷戀他在CD機裏轉動起來那一瞬間,機械馬達的聲音由低頻走向清淺的高頻,你捕捉到低分貝的背景音,興奮的呼吸開始蔓延,你等待著他對你說出來的第一句話唱出的第一個音符,還有那哪怕已經熟習了千百遍,仍然無法抗拒的,相逢的驚喜。我要說的碟的名字叫做《最後的季節》,2011年末發售。作者是李秋,22歲,一個亞洲著名的雙聲藝人,一個我站在主唱的位置上依舊非常敬佩的歌手。

我不知道,一個隻有22歲的年輕人,怎麼可能會有如此飽滿的聲線,當然,我這說的飽滿,其實並不完全。一個嗓子,兩種聲音,他的天賦異常,從組合出道至今單飛第一張,也是最後一張專輯,他的聲音,一直感動著我,我想,被他感動的季節裏,也有很多吧。無論是他的女聲,還是他的男聲,總是有一股魔力,直達我們心靈的最深處,挖掘出心裏潛藏的敏感,誘惑著我們那悲催的眼淚,亦或那不易察覺的幸福……

“雙聲”是他的一種資本吧,說來,其實很多人都已經知道。

那就把心放下吧,放在自己最渴望的音符裏。

李秋說,摸著琴鍵,敲響琴弦,大聲地歌唱。《最後的季節》是一張氣質如此奇特的碟。

這張碟裏聽不到足以打榜或者讓人在路上哼唱的曲子,聽不到一點屬於現在樂壇的氣息,他如此溫暖如此純粹,每一個音符都從心裏唱出來又打到心裏去。太多的意象,仿佛電影畫麵一般的清晰,而太多的情感,總是會喚起心中某個角落潛藏的觸動。那種刹那間的契合,強大而讓人震顫的共鳴,無法掩藏。隨著音符不斷的歡笑哭泣變換表情,直到最後一軌,帶著淚水抬起頭,陽光,天空晴朗。

也許不是每個人都能聽懂這張碟的,太過真實的東西有時會讓人害怕。而簡單樸拙的編曲和繁複華麗的演唱,應該也入不了很多人的耳。城市裏那些匆忙的人流,似乎也沒有時間停下來,聽一張像這樣的音樂……他不是發泄,也不是放縱;不是蜜糖,也不是利劍;不振聾發聵,更不錐心刺骨。

李秋他本人當然知道,他一直很清楚,也從來不在意。他隻是在唱一個故事,隻是在把他心裏積存的那些回憶和觸動,一點點地掏出來唱給你聽。而他一直是那麼一個溫暖而堅定的人,於是這張碟就是堅定的、溫暖的,附帶著一些淡然的憂傷,而更多的,還有離開的豁達。